大學生涉足非法傳銷成因與對策分析
近年來,各地非法傳銷大案頻發,不少大案涉及在校大學生。探討大學生參與非法傳銷的成因及防范對策是當今應該重視的重要命題。
一、非法傳銷的定義及特征
(一)非法傳銷的定義
傳銷脫胎于直銷,即多層次直銷。世界直銷協會對直銷的定義是:“直銷是指在固定零售店鋪以外的地方(如個人住所、工作地點及其它場所),獨立的營銷人員以面對面的方式,通過講解和示范方式將產品和服務直接介紹給顧客,進行消費品的行銷。”判斷一個企業或組織是不是傳銷,有沒有店鋪不是關鍵,關鍵看銷售方式是不是通過發展一個層次的傳銷員并由傳銷向下發展而決定的,只要核心的營銷方式是“傳人”或者“傳物”,而不是由售貨員直接面對終端消費者,那么,其本質就是傳銷。
(二)非法傳銷的特征
一般來說非法傳銷具有以下三個特征:
1.價格虛高。如明明按照一般銷售模式銷售,售價是100元的,卻賣300、甚至500、1000。
2.拉人頭。很多非法傳銷,通過異地邀約等方式人傳人,卻沒有任何產品和服務,就是交錢。
3.洗腦。但凡非法傳銷都有一套洗腦的方法,他們不是通過傳輸正確的信息和觀念,進行邏輯思維的洗腦,而是用—偷換概念、無中生有、歪曲事實、或拿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蒙騙群眾。
二、大學生參與非法傳銷的成因
(一)客觀原因
第一,非法傳銷具有很大的欺騙性與隱蔽性。非法傳銷屢受打擊后,不斷變換形式,披上“直銷”、“店鋪經營”等各種合法外衣蒙蔽大學生,使得大多數參與傳銷的學生不認為自己從事的是一種非法的行為,而是在學習和實踐一種高超的營銷技巧和管理科學。
第二,組織結構更加嚴密,控制力更強。傳銷組織在封閉的環境中對成員進行長期不間斷的“洗腦”,逐漸地改造了人的思想和行為,轉化成死心塌地的非法傳銷信徒。
第三,大學生涉世不深,經驗不足。與以前的低層次無業人員從事傳銷相比,由于大學生文化層次較高,并且懂得一些經濟和網絡知識,一旦加入傳銷活動,他們便具備較強的自我辯解能力和發展下線的能力。
第四,畢業生就業形式嚴峻。近年來大學生畢業人數增長較快,就業形勢日益嚴峻。而傳銷組織宣揚的“好工作”“高收入”使他們喪失了抵制誘惑的能力。
第五,高校管理存在漏洞。目前我國許多高校法律教育不夠系統,大學生法治觀念比較淡薄;對社會公德教育不夠重視,道德防線脆弱;對理想信念的教育逐漸空洞教條化,大學生普遍存在成功觀和價值觀的誤區;就業教育跟不上形勢發展,學生擇業時因缺乏指導而表現盲目。高校松散的管理模式也為大學生參與非法傳銷提供了某種“便利”。
(二)主觀原因
第一,急功近利,妄圖一夜暴富。大學生剛離開父母,獨立意識較強,對生活的期望值過高,往往容易收到暴富思想的誘惑。
第二,扭曲的價值觀、人生觀。現在大學校園拜中金主義橫行,生活上盲目攀比,追求潮流時尚。而許多大學生的學習目標不夠明確,學習的目地僅在于將來找份好工作有份高收入。最終被傳銷組織乘虛而入。
第三,大學生的心理需求。每個人都有渴望被重視、被關懷的心理需求。而由于互聯網的興起,大學生校園中“宅”文化盛行,人際關系淡漠。很多傳銷組織根據這點,提出自由、平等、成功等虛幻的概念,刻意營造出大學生團結互助、艱苦創業的氣氛,使這些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三、防范對策的思考與分析
(一)加強高校管理,有針對性地加強大學生的素質教育,防患于未然
要認真思索新形勢下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的有效方式和途徑,扭轉空洞化、教條化的傾向,針對大學生生理、心理特點,通過切合實際的、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素材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和實際效果,掃除一些學生存在的價值誤區,提高大學生道德水平,幫助學生筑牢道德防線,自覺抵御“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各種錯誤思想思潮的影響。
(二)加強大學生創業教育和就業指導
高等學校必須堅持以就業為導向,重視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加強大學生就業技能的培訓,大力宣傳國家就業政策,及時為學生提供可靠的就業信息。大學生要把學校或政府部門組織的正規招聘會作為求職的主渠道,要提高對網絡招聘信息的甄別能力,認真核查用人單位信息,增強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三)完善相關法規,建立預警機制,加大對非法傳銷的打擊力度
高校應該配合司法機關建立一條完善的預警——反饋渠道。如通過學生干部了解各班級學生動態,發現異常立即上報有關部門。而校方也應定期核查在校人員,規范學生管理。加強對宿舍管理人員的培訓,避免社會閑雜人員進入學生生活區域,不給傳銷組織提供活動機會。
(四)重視心理健康教育
我校在各年級設有輔導老師,應該時刻關注學生思想動態,多與學生溝通交流,堅持“抓小打早”,防微杜漸。如設立心理健康熱線,針對貧困生的學生、性格孤僻的學生、學習和就業壓力大、拜金主義等情況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 非法傳銷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1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