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評:分銷類社交電商“凍賬”處罰背后的涉嫌傳銷風波
今年6月份以來,社交電商可謂是“禍不單行”,此前被多家媒體質疑采用三級分銷以及拉人頭的模式發展會員的社交電商,如今被各地監管部門以涉嫌傳銷進行凍賬處罰。這是繼云集、花生日記以及未來集市涉嫌傳銷被罰之后,其他分銷類社交電商弊端也逐漸開始顯露并被監管部門查處。
去年,隨著直銷行業因“權健事件”開始逐漸走向衰落,取而代之的是微商與社交電商的崛起,但是微商與社交電商并沒有類似直銷行業的進入門檻以及許可證,但卻可以采用多級分銷發展市場,以致于諸多媒體質疑社交電商大打法律擦邊球,游走在灰色地帶。而對于諸多質疑聲,大部分社交電商對此充耳不聞,依然我行無素,直到今年兩會期間,上到人大政協與監管部門,下到法律界專家教授對社交電商存在等問題,提出對社交電商進行“強監管”。
隨后,今年6月,各地方監管部門對于社交電商涉嫌傳銷等問題進行監管,如6月10日,湖南省漢壽縣人民法院對杭州迅蘭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杭州酷梨科技有限公司、廣州云庭網絡營銷策劃有限公司因涉嫌傳銷被凍結3000萬元,據漢壽縣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漢壽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的申請符合法律規定。據此,依照相關法律的規定,凍結上述公司的在在支付寶公司開立的結算賬戶內的資金3000萬元,而杭州迅蘭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就是社交電商“斑馬會員”的運營公司。
斑馬會員運營公司涉嫌傳銷被凍結不久后,6月29日,借阿里公司背書的社交電商“淘小鋪”運營等相關公司涉嫌傳銷也被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人民法院凍結4400萬元,其中被凍結資產的相關公司中,也包含了淘寶心選運營方杭州心選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涉及凍結資金2600多萬。
來自微博評論區
除了以上兩家公開的之外,7月1日,也有部分自媒體爆料社交電商貝店取消了以前繳納399禮包制的開店門檻改為“免費開店”,然而此舉并沒有得到喝彩,反而在第二天,相關微博就流傳貝店被巨額罰款的信息,而對于處罰數千萬的金額問題尚待核實,如今該微博已經被刪除。
而同樣網絡有關于社交電商粉象生活被凍結3800萬傭金的消息,此消息是因為粉象生活發布一則關于更改每日限額的通知,至于具體什么原因尚不得知。但是去年下半年,中國網財經、中國經濟網與紅星新聞等主流媒體對粉象生活三級會員模式涉嫌傳銷提出質疑。
此外,社交電商普遍對于自身的問題沒有清醒的認識,面對裁判文書白紙黑字的事實,居然厚著臉皮矢口否認,不少社交電商連外事風控都沒有,出了問題,直接外包給第三方“專業”公司處理,甚至還唆使會員謾罵媒體,如此卑劣行徑,與洗腦類的傳銷組織有何區別?如此毫無風控的平臺又怎么能保證投資者的財產安全?事實上,分銷類社交電商違規被查只是時間問題,正義也許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
那么,諸多社交電商面對外界傳聞是否真的是“空穴來風”?其實他們比誰都清楚,正如“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一旦叫醒,可能就要付出沉重的代價。因此,不敢面對質疑,集體“涉傳”運營以及沒有行業標準約束,必然成為社交電商未來發展之路的“絆腳石”。
- 社交電商,傳銷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17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