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萊雅:將權力交給消費者
當蓋保羅和前任歐萊雅全球總裁歐文中,以及歐萊雅中國團隊成員在廣州小天鵝飯店一起絞盡腦汁給“歐萊雅”起名字的時候,誰都沒想到,十多年之后,歐萊雅能夠風靡中國,“只要有化妝品的地方,就會有歐萊雅的身影”。
未見其人,先聞其聲
與寶潔相比,歐萊雅叩開中國市場的大門遲到了將近10年。在這段時間里,歐萊雅干什么去了?
對于歐萊雅來說,彼時的中國化妝品市場仍然是一張白紙,蛋糕雖然誘人,但巨大的機遇背后往往暗藏著足以傾覆的風險。
未雨綢繆,歐萊雅顯然深諳此道。在來中國之前,歐萊雅是“未見其人,先聞其聲”,“混跡”于浩蕩的消費者中,與消費者打成一片,在一線搜集一切與消費者相關的態度與行為“情報”。
這一沉,歐萊雅就沉了20年。
1979年歐萊雅香港分公司成立。當時分公司僅有的七八個人就開始搭起場子,著手對中國大陸市場進行深入調研,這可以看作是歐萊雅和中國消費者第一次正式的接觸。
第二年,即1980年,歐萊雅在總部巴黎成立了中國業務機構,專門針對中國市場展開研究。
面對中國這個龐大而又陌生的市場,不少外資企業均表現出小心翼翼的態度,歐萊雅也不例外。
為了進一步加深對中國消費者的認識,1990年,歐萊雅香港分公司成立中國業務部,并在廣州、北京、上海等城市設立形象專柜,旨在測試中國消費者對歐萊雅產品的市場反響,為其迅速打開甚至占領中國市場打下厚實的基礎。
然而,此時的歐萊雅并沒有急于大舉鋪開網點,仍舊將全部精力集中在研究消費者身上。
時隔六年之后,歐萊雅與蘇州醫學院合作成立了蘇州歐萊雅有限公司,并在蘇州建立了其在中國的第一家化妝品生產廠家。同年,由歐萊雅生命研究所主持的“中國人皮膚類型”研究項目正式啟動,通過這次研究,歐萊雅對中國不同地域的消費者的膚質特點了然于心。
蟄伏10多年后,歐萊雅終于在1997年正式進軍中國,對這個覬覦已久的、陌生而又熟悉的市場展開大舉進攻。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歐萊雅進入中國之后,便在短時間俘獲了眾多中國消費者的心。而14年來,歐萊雅在中國的業績表現均處于連年攀升狀態。至2010年,中國市場已經成為歐萊雅全球第三大市場。
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用這句話來形容歐萊雅的本土化再合適不過了。歐萊雅是名副其實的“麥霸級”歌手。
“歐萊雅的使命,就是為消費者提供高質量產品”,蓋保羅經常會把這樣一句“套話”掛在嘴邊。
不過,蓋保羅是這樣說的,歐萊雅也是那樣做的。
事實上,在歐萊雅中國本土化征程上,擺在第一位的,始終是消費者的需求
- 歐萊雅,消費者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1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