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捐2元 竟遭“綠之韻健康工程部”募捐者白眼
周女士買菜回家,路上遇到3名穿綠色T恤、掛著藍絲帶的男女找她募捐。周女士捐了2元錢,對方努努嘴,給了她一個白眼。“竟然嫌我捐得少!”
上周五下午,長沙市東塘附近出現了一群“志愿者”。他們自稱是中國婦聯“中國女性生殖健康工程”的工作者,活動口號是“給我100塊”。“志愿者”的古怪行為引起了質疑,市民裴先生撥打了本報熱線。這些“志愿者”到底來自哪個機構?募捐款的用途是什么?記者隨即展開了調查。
“志愿者”募捐,開口就要100元
6月24日下午4點半,記者到達現場,看到了裴先生所說的“志愿者”。當詢問他們的所屬機構時,這3名“志愿者”顯得有些緊張:“我們在募捐,幫那個中國女性生殖健康工程捐款,你聽說過沒有咯?我們的活動口號就是"給我100塊",只有兩個小時,看能募捐到多少錢。”隨后抱怨在這附近募捐好些時間了,可給他們捐錢的人不多。
裴先生就在東塘附近長沙市第八設計院外開了個小店,他說,這些“志愿者”一進門店,“開口就要100元”。
“我問他們是哪個機構,”裴先生說,對方稱是給“中國女性生殖健康工程”工作,裴先生讓他們寫出機構名字,想上網查查是否確有其事,卻發現“志愿者”將“國”字寫成了“口”字。而周女士捐了2元錢,卻遭來“志愿者”的白眼。
募捐單位是家保健品公司
從這3名“志愿者”口中,記者了解到,他們本次的募捐款最終要送到市中心醫院一個不知名的重病患者手中。而3名“志愿者”除了穿著統一的T恤、纏了藍絲帶外,再也拿不出任何證件。為了證明自己的“合法身份”,他們讓記者去某某大廈21樓的機構咨詢。
根據他們留下的地址,記者找到了位于東塘某大樓21樓,名為“綠之韻健康工程部”的辦公室,見到了一名廖姓志愿者。廖說,他們屬于市婦聯,本次活動籌得的善款要交給貧困山區。為了證明他的說法,他還特意打開了一個網站。
記者在網上查詢后得知,中國婦聯的確有一項名為“中國女性生殖健康工程”的慈善項目。假如這些“志愿者”所說的活動真實存在,作為活動的主辦單位之一,市婦聯是否給予了批準呢?
市婦聯:這個募捐“是不合法的”
記者隨后撥打了長沙市婦聯一名工作人員的電話。據市婦聯負責人介紹,婦聯從來沒有聽說過這個活動,且婦聯根本不可能和公司聯合起來募捐,這顯然“是不合法的”。 凡是由婦聯或者基金會發起的募捐活動,都必須指派任務給專業的志愿者團隊進行統一規范和安排,根本不可能由某一家企業來承擔。
據法律專家表示,由于這樣募捐得來的款項,沒有專業的機構和單位進行監管,也不符合法律的規范。所以市民在遇到類似的“募捐”行為時,完全有理由拒絕并撥打相關部門的電話,進行舉報。
上周五下午,長沙市東塘附近出現了一群“志愿者”。他們自稱是中國婦聯“中國女性生殖健康工程”的工作者,活動口號是“給我100塊”。“志愿者”的古怪行為引起了質疑,市民裴先生撥打了本報熱線。這些“志愿者”到底來自哪個機構?募捐款的用途是什么?記者隨即展開了調查。
“志愿者”募捐,開口就要100元
6月24日下午4點半,記者到達現場,看到了裴先生所說的“志愿者”。當詢問他們的所屬機構時,這3名“志愿者”顯得有些緊張:“我們在募捐,幫那個中國女性生殖健康工程捐款,你聽說過沒有咯?我們的活動口號就是"給我100塊",只有兩個小時,看能募捐到多少錢。”隨后抱怨在這附近募捐好些時間了,可給他們捐錢的人不多。
裴先生就在東塘附近長沙市第八設計院外開了個小店,他說,這些“志愿者”一進門店,“開口就要100元”。
“我問他們是哪個機構,”裴先生說,對方稱是給“中國女性生殖健康工程”工作,裴先生讓他們寫出機構名字,想上網查查是否確有其事,卻發現“志愿者”將“國”字寫成了“口”字。而周女士捐了2元錢,卻遭來“志愿者”的白眼。
募捐單位是家保健品公司
從這3名“志愿者”口中,記者了解到,他們本次的募捐款最終要送到市中心醫院一個不知名的重病患者手中。而3名“志愿者”除了穿著統一的T恤、纏了藍絲帶外,再也拿不出任何證件。為了證明自己的“合法身份”,他們讓記者去某某大廈21樓的機構咨詢。
根據他們留下的地址,記者找到了位于東塘某大樓21樓,名為“綠之韻健康工程部”的辦公室,見到了一名廖姓志愿者。廖說,他們屬于市婦聯,本次活動籌得的善款要交給貧困山區。為了證明他的說法,他還特意打開了一個網站。
記者在網上查詢后得知,中國婦聯的確有一項名為“中國女性生殖健康工程”的慈善項目。假如這些“志愿者”所說的活動真實存在,作為活動的主辦單位之一,市婦聯是否給予了批準呢?
市婦聯:這個募捐“是不合法的”
記者隨后撥打了長沙市婦聯一名工作人員的電話。據市婦聯負責人介紹,婦聯從來沒有聽說過這個活動,且婦聯根本不可能和公司聯合起來募捐,這顯然“是不合法的”。 凡是由婦聯或者基金會發起的募捐活動,都必須指派任務給專業的志愿者團隊進行統一規范和安排,根本不可能由某一家企業來承擔。
據法律專家表示,由于這樣募捐得來的款項,沒有專業的機構和單位進行監管,也不符合法律的規范。所以市民在遇到類似的“募捐”行為時,完全有理由拒絕并撥打相關部門的電話,進行舉報。
- 綠之韻,健康,募捐者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1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