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流量陷阱 社交電商玩家如何在“風口”轉型?
熱直銷網快訊:當眾多企業選擇社交電商作為自己轉型的良方時,社交電商玩家也開始在謀求升級。
6月28日,社交電商內容導購平臺蜜源迎來了自己成立三周年的日子。與此同時,蜜源也對外發布了“效能革新”戰略,并定下未來三年服務1億人、創造1000億GMV,打造世界級社交電商內容導購平臺的戰略目標。
蜜源定下未來3年服務1億用戶,創造1000億GMV目標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王星平 攝
作為近兩年社交電商領域的一匹“黑馬”,這家毫無巨頭背景的創業公司在短短3年時間內,從最初的3位原始用戶成長到如今突破2000萬注冊用戶,這一發展速度不可謂不快。蜜源創始人兼董事長梁韜認為,這很大程度是因為蜜源抓住了這幾年社交電商的紅利。
可為外界關注的是,短時間內涌入大量玩家,讓社交電商領域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同時,流量需求的不斷變化,也讓社交電商們不得不跳出傳統的流量思維,真正以全新的視角來審視流量。因為相對于流量的普適性,真正將社交電商與傳統電商區分開來的或許有更多其他的東西。因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注意到,包括蜜源在內,社交電商領域頭部玩家今年也都在業務轉型方面有所動作,而這也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社交電商行業的升級變革。
頭部玩家謀變
低調的行事風格,使得蜜源這家企業并未讓很多行業外人士熟知。但在行業內,該公司的強勁勢頭已引起關注。
據了解,2017年在廣州創立的蜜源,上線六個月,便開始盈利。而依托社交電商與分享經濟的正向發展模式,三年時間,蜜源也從三名初創用戶起步,成長至2019年底已突破2000萬注冊用戶,年度GMV實現269億元,成為該領域的頭部玩家之一。
之所以發展如此迅猛,梁韜認為主要是抓住了中國網購交易規模、社交電商行業交易規模和導購電商用戶規模不斷擴大的幾大發展趨勢。
不過,隨著競爭的不斷加劇,以及流量的需求變化,梁韜也感知到市場的變化。在梁韜看來,一方面,消費場景的多元化和信息的碎片化,使得互聯網上購物不會只有單單一個緯度,那么就會造成流量進一步的分化,流量的價格也會進一步的上升;另一方面,行業頭部集中趨勢會相對明顯。“頭部2-3家的企業我們認為至少會占到50%的市場份額。”梁韜表示。
基于此判斷,蜜源在三周年之際提出升級計劃。記者了解到,此次蜜源的升級主要包括線上社交電商、線下新零售、互聯網新技術三大領域。
其中,線下新零售主要是蜜源所推出的小惠無人便利倉,該便利倉主要定位服務于社區周邊500米的家庭,以店倉共享的模式為社區居民提供消費服務。據小惠無人便利倉負責人介紹,該項目目前已經在廣東省的廣州、佛山、清遠等地區運營了共50家門店,到2021年年底實現覆蓋2000家門店。
而此次升級計劃中的互聯網新技術,則指的是通過入局直播行業,布局高端美妝直播MCN燦播傳媒,升級社交電商模式中內容直播板塊,從而在下沉市場發掘更多流量。
記者注意到,開始謀變的不止蜜源一家。作為社交電商的頭把交椅,拼多多也一直都在突破原有的屬性。在直播火熱之時,拼多多也力推直播助農新模式,聯合縣長直播助農。與此同時,其也在聯合國美加速在線上線下融合。
跳出流量陷阱
在梁韜看來,目前蜜源所做的一切,其實就是在應對當下市場上流量的變化。
“盡管當下電商平臺依然是我們消費的主場景,但是隨著短視頻、內容直播、垂直電商,包括其他小程序的出現,消費者會有越來越多不同的消費場景,互聯網上購物不再只有單單一個緯度,這意味著流量正在分化,企業如果只是一心聚集流量,而不分析且滿足不同流量的需求,必然是會被消費者拋棄的。”梁韜對記者說。
與梁韜有著類似觀點的業內人士不在少數。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社交電商在一定程度上的確滿足了用戶的消費需求,但很多社交電商達成這種滿足最主要的方式就是以低價、情感維系等方式來實現,而忽略了市場已經發生改變的消費需求。如果一直用這樣的方式來獲得流量又不去更好地滿足流量的需求,社交電商就會陷入到流量的困境中。
作為后電商時代的“新物種”,社交電商在近兩年儼然成為風口,直到現在,依然如此。但事實上,從“社交電商”這一概念被提出的那一天開始,質疑與不解就伴隨其左右,甚至有很多人干脆將社交電商和微商等同起來看待。
在互聯網分析人士孟永輝看來,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情況,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此前的社交電商僅僅只是匹配了一些標配性的社交屬性,卻缺少了自己的獨特性。
“找到社交電商的獨特性,并且將這些獨特性進行放大,所謂的社交電商或許才能跳出流量的陷阱,真正開啟全新進化。”孟永輝說。
上述業內人士認為,此次蜜源選擇以“線上社交電商+線下新零售+互聯網新技術”這一模式進行升級,無疑也是在對社交電商這一模式的外延探索。若是這一模式能走通,之后勢必也會帶動很多行業內其他企業轉型,這也讓社交電商的生態再度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