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 直播和社交成為電商經濟新增長點
先看直播領域,從企鵝智酷的數據來看,直播用戶與其他app不同,同樣是由桌面轉向移動,但不同于其他產業渠道下沉的發展路徑,直播用戶的遷徙是一個從三、四線城市向一、二線城市更高緯城市轉移過渡的過程。為此,相較于其他類型app,直播app在不同城市中的分布較為平均。
基于直播用戶遷徙方式不同以及互聯網技術成熟,直播會成為各行各業的標配,內容形態將會滲透了娛樂、購物、教育、出行以及社交、旅游等領域。“直播+X”模式也成為巨頭們積極布局的方向。未來直播會持續向垂直領域滲透,直播+教育、直播+體育等也將不斷成熟,直播會因此發展為一項真正的產業,產業鏈復雜度、平臺承載的內容和造星能力將全面提升。
直播產業化后將催生大量內容,用戶選擇成本也相應增加。這將帶來至少兩項變化:一是直播社交化,借助用戶社交鏈篩選內容,過濾低質量信息;二是實用性內容越來越重要,用戶愿意為這些內容付費。
機遇和挑戰是同時存在的,隨著直播領域不斷產業化,也面臨著兩個挑戰。一方面更嚴厲的政策增加內容生產難度,官方對視頻直播的政策在不斷收緊,在競爭激烈、運營成本過高的情況下,通過“擦邊球”吸引內容的做法將面臨嚴峻的政策挑戰,平臺要投入更多成本生產內容;另一方面用戶紅利消失帶來高成本投入。視頻直播即將進入純移動直播階段。直播app模式高度趨同,內容是短期內進行差異化的唯一形式,但對內容的投入又可能帶來主播等資源價位提升,出現視頻網站式的IP燒錢大戰。
對于已經在直播領域“廝殺”的創業者們,有兩點建議可以值得一聽,一是對于直播app平臺,原生廣告有希望成為他們新的收入;二是對于游戲直播領域,LBS 、AR技術嫁接游戲直播后,或許可以帶來體驗革新。
再來看社交網絡領域,社交領域的創業熱已經降溫,產品模式開始向國外反向輸送。社交網絡的用戶主要聚集在頭部社交應用,微信和QQ依然占據領先位置。應用寶大數據顯示,行業排名前三的社交應用匯聚了該領域85%的用戶。很大一個因素在于國內社交應用普遍給予社交延展出了更多的功能,搭建了平臺和生態,聚焦“服務”。目前來看,主要的社交產品均將開放作為服務延伸的方法:微信推出的小程序,QQ推出的泛娛樂戰略以及新浪微博強調平臺賦能。
想賺錢先看懂年輕人,對于社交網絡的下半場而言,年輕人是重中之重。從數據來看, 20歲以下學生族年輕人安裝社交應用數量整體高于年長人群。消費升級的主力年輕人帶來更多商業上的想象,新新人類90后、95后與互聯網共同成長,物質生活優渥,基本生存需求已經得到滿足,因此更加看重品質化、娛樂性、個性化服務。
當下,社交領域也進入到一個關鍵期。從內容來看,無效信息過多,社交信息量過載問題,使得用戶獲取有效信息的難度加大。對用戶減負、提升信息獲取效率,這類功能優化的優先級在社交平臺中提升。從渠道來看,社交平臺用戶增長速度開始放緩,各類產品的移動端商業化進程成為行業關注焦點。尤其是移動廣告的技術升級,進入了關鍵階段。
放眼未來,社交將呈現進一步族群化的趨勢。社交網絡用戶因年齡、興趣等差異,形成了不同族群。這種族群化的社交圈現狀,一方面使得信息過于在垂直人群中傳播,不同社群的溝通難度加大,另一方面也對平臺提出了垂直社群運營的要求。
新技術、新模式發展將為社交網絡演進提供更多想象。未來,“社交網絡+視頻”“社交網絡+人工智能”將成為重要方向。用戶在社交網絡中消費的視頻內容快速增長,各大社交平臺,垂直產品在下一步的產品升級中,都將視頻作為重要的創新方向。社交平臺也是應用人工智能的最佳平臺之一,擁有大量用戶行為數據和觸達用戶的直接渠道。答疑解惑類對話機器人、智能閱讀內容推薦、個性化產品界面等都是當前人工智能較易切入的方向。
而在電商領域,大格局基本已定,阿里、京東分守兩極。目前電商也迎來新的挑戰,從消費主體來看,電商消費主體至少發生了三個變化,一方面人口結構老齡化,看護、醫療等老年服務的需求將提升;其次,“二胎”政策開放,嬰幼兒與兒童消費需求提升;第三,中產階級消費崛起,品質需求提升。圍繞著消費主體的變化,電商從業者也應該跟隨著消費主體的變化而制定出相應的對策或者新的切入點。電商新時代,剛入門的創業者可以從醫療等老年服務領域和母嬰市場切入,尋找新的藍海。而對于其他一部分電商來說,新時代對于他們的挑戰則在于能否完成從過去低價策略向商品品牌化的轉變,滿足用戶對服務質量和商品品質的需求,提升商品品質與改善供銷渠道效率需要同步進行。無法同步的電商將被淘汰。
在渠道和形式方面,“電商+社交”“電商+直播”成為互聯網時代電商的一個新增長點。社交電商領域,拼多多的強勢崛起,網易、阿里等紛紛入局;直播電商領域,前有薇婭、李佳琦等網紅試水,后有羅永浩、央視主持的傾情加盟,并都交出了不俗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