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多家醫藥龍頭企業身陷困境
上周吉林省西點藥業上市首發申請被證監會發審委否決,并對西點藥業的專利許可使用、銷售及專利技術的權屬等提出四點質疑。其實已經上市多年的幾家東北醫藥巨頭這幾年日子也不好過。
面包財經翻查相關上市公司財報發現,以哈藥股份(600664.SH)和東北制藥(000597.SZ)為代表的東北藥企巨頭們,正面臨著虧損、利潤下滑和裁員等多重困境,這讓處于調整中的東北經濟雪上加霜。
利潤暴跌連年虧損東北多家藥企面臨困境
財報顯示:黑龍江的醫藥龍頭企業哈藥股份2016年一季度營業收入為34.51億元,較上年同期下跌14.21億元,跌幅接近三成;扣除非經常損益的凈利潤則下跌51.06%,已經腰斬。
總部位于遼寧省沈陽市的東北制藥,情況同樣不容樂觀。雖然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有所增長,但仍舊處在虧損中,今年一季度虧損417.95萬元。
以下是兩家公司近年來營業收入與凈利潤的變動趨勢圖:
2013年兩家公司合計營業收入超過219.6億,創下歷史新高;隨后節節下跌,2015年時只有196.9億。兩年間,下跌了超過22億。凈利潤的跌幅更為明顯,自2009年創下14.09億的記錄后,出現斷崖式下跌,2015年兩家公司合計的凈利潤不足2億元。
不僅是哈藥與東北制藥面臨利潤壓力,吉林的醫藥龍頭——吉林敖東(000623.SZ)今年一季度凈利潤也下跌38.07%。至此東北三省省會城市的三大藥企龍頭都面臨著嚴峻的經營形勢。省會之外的藥企同樣未能幸免,總部位于吉林通化的雙龍股份今年一季度凈利潤下跌約一成。
藥企巨頭持續裁員下崗員工何去何從?
企業營收下降直接影響了當地的就業,龍頭藥企的裁員已經持續多年。
面包財經翻查財報發現:哈藥股份2015年底員工人數為17866人,比2014年減少了707人,比2013年減少1322人。東北制藥也不例外,2015年東北制藥的員工人數較上年減少了424人。
以下是兩家公司近年來員工總數的變化情況:
2012年底兩家公司員工總數超過2.9萬人,到2015年底只有不到2.65萬人。三年間員工總數減少了2647人,這意味著兩家醫藥巨頭接近10%的就業崗位消失了。除了這兩家巨頭,吉林敖東2015年底員工總數也較上年同期減少超過350人。2
2012年底兩家公司員工總數超過2.9萬人,到2015年底只有不到2.65萬人。三年間員工總數減少了2647人,這意味著兩家醫藥巨頭接近10%的就業崗位消失了。除了這兩家巨頭,吉林敖東2015年底員工總數也較上年同期減少超過350人。
當經營情況出現變化時調整員工人數裁汰冗員,原本是企業正常的經營行為。但哈藥與東北制藥都由地方國企控股,除了作為一家上市公司向股東承擔盈利責任外,國企的身份也必然要求其對地方經濟發展承擔更大的責任。
兩家國企分流出來的員工,就業出路在哪里呢?自謀生路還是由地方財政或者社保托底?國企利潤下滑,隨之而來的必然是上繳利潤與稅收同步遭受壓力,地方財政的錢又從何而來?
舊疾未去新傷又來東北經濟雪上加霜?
在利潤下滑與虧損的同時,藥企在研發投入縮減可能會讓未來的形勢也難以樂觀。
哈藥股份2015年研發支出約為2億元,比上年減少約5135萬元,降幅超過兩成,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例也僅為1.27%。在1.78萬名員工中,研發人員卻僅為248人。東北制藥的研發費用較上年降幅不大,但研發占營業收入的比例也僅有3.1%,在上市藥企的排名同樣不靠前。
研發是藥企的核心競爭力,當下研發投入不足,未來競爭力又在哪里?
面包財經此前曾發若干篇文分析近年來東北一些城市年輕人口尤其是中小學生銳減,并分析了汽車、鋼鐵等東北支柱行業近年來所遭遇的壓力。這些文章得到了各方關注,引發了一系列的討論,全網評論數萬條。相關文章可以在面包財經微信公眾號的歷史文章中查閱。
曾經被譽為共和國長子,被看做東北工業代表的一汽集團,旗下三家上市公司今年一季度的營收和利潤均出現下跌。一汽轎車和一汽夏利一季度虧損合計超過5.8億元。
現在,對經濟周期依賴更低的醫藥行業巨頭們,也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困境,東北經濟豈不雪上加霜?
在龍頭企業下滑的同時,東北主要城市的房地產正面臨著嚴峻的庫存壓力。今年三月份,沈陽市出臺購房新政,其中包括“畢業未超過5年的高校、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在沈陽購買商品住房的,給予住房公積金政策支持”,甚至對高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購買商品住房的,給予每平米200元的獎勵和契稅全額補貼政策。
根據統計數據,2015年黑龍江、吉林和遼寧的GDP增速分別為5.7%、6.5%和3.0%,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的排名分別為29、28和31名,東三省悉數墊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