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炎帝生物直銷王國 揭開業績11億元之謎
熱直銷網快訊:縱觀中國直銷領域,不得不說湖南炎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炎帝生物”)是一個傳奇。
企業掌舵人黃佳林,一個幾乎沒有任何直銷經驗,曾經被業內人士“嗤之以鼻”的國企干部,在高手如云的直銷界中,走出了一條頗具傳奇色彩的跨越發展之路。
2011年,名不見經傳的炎帝生物,拿到了中部地區第二張直銷通行證,進入公眾視野;2014年,炎帝生物業績突破11億元。黃佳林和他的直銷王國,扛起“為人類健康作出貢獻”的大旗,以摧枯拉朽之勢,繼續著“炎帝未盡之事業”。
2月初,筆者走進了位于株洲明日路上的“炎帝生物”。
無心插柳:從離職官員到藥企老總
圓臉、大耳、腰桿筆直,52歲的黃佳林,思路清晰,說話不急不緩,給人親切、和善的印象。話題從他離職下海開始:
2004年,黃佳林還在省物資廳任副處級干部,飯局上一位多年的好友向他倒苦水,說自己開了一家生物醫藥公司,但是缺人才,一直辦不起來,希望挖企業管理出身的他加盟。
黃佳林擺了擺手,“我可不是學生物科技的,搞不來。”可好友不依不饒,“不管懂不懂,你辦企業的能力我是很清楚的。”經不過他的再三勸說,黃答應試一試。
一切要從頭學。上任之初,黃佳林調動所有關系,約見身邊認識的制藥廠專員、生物醫藥專家。無論多遠,他都親自上門討教醫藥行業方面的問題,去生產一線去學習。經過3個多月的了解,他做出了判斷:生物醫藥行業起點很高,要經過至少3到5年的沉淀,才有可能創造效益,如果運氣不好,7到8年才能扭虧為盈。
2005年的醫藥行業,方興未艾。不花大價錢做廣告宣傳,是很難讓醫藥、保健類產品走入大眾視野的。就黃佳林手里的這點人力和資金,產品營銷應該怎么搞?時任公司總經理李鵠鳴提出了“直銷”,這是一個黃佳林沒聽說過的名詞。
黃佳林心想,“管你怎么銷,只要讓產品能賣出去就行。你是總經理,這些事情由你來操作”。因此放權讓李鵠鳴博士去做。可由于缺乏企業運營經驗,加上制度的設定不夠完善,這套直銷模式在三個月就幾近夭折,讓公司難以為繼了。
公司面臨經營赤字,經營團隊也逐漸開始躁動。搞技術的李鵠鳴哪里經得起經營團隊這股折騰,關掉手機,甩手不干了。作為董事長,黃佳林必須得講誠信,收拾這個爛攤子—經銷商全額退貨,公司承擔40萬元的損失。
這次事件讓黃佳林一度懷疑自己多年的經驗和能力,甚至有了放棄的念頭。
熬過了一段時間的心理迷茫和重新思考,不言敗的黃佳林痛下決心,一定要把“直銷”搞明白。黃佳林從小讀書做研究就很厲害,他買來了市面上所有和直銷有關的書籍,湖南買不到的就到北京上海去買,一本本地看。“寫的差的就通讀,寫得好的精讀”,一年下來,他竟越看越糊涂。
原來,寫書的人壓根就沒有直銷的實操經驗,純粹都是紙上談兵,而有實操經驗的人,因為政策等原因又沒有出書。沒有辦法,就只有請老師來講經。幾乎又是半年的時間,黃佳林的辦公室天天有老師來講課、討論,最多的時候一天辦公室要迎來10批次“老師”。黃佳林卻越聽越不是滋味,發覺自己離直銷越來越遠。
柳暗花明又一村。正當黃佳林開始懷疑國內直銷行業時,他認識了李久慈,臺灣傳智集團總裁,“亞太地區第一培訓導師”。三天的培訓課,李久慈從“公司為什么要做直銷”,到“做直銷應該具備什么條件”、“用什么樣的分配制度與產品搭配結合”以及“需要什么企業文化”等,包括團隊管理、企業管理等全面系統地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課程的內容正好適合炎帝生物這種從零開始進入直銷的企業,這樣的課程也非常符合黃佳林探索直銷的基調。幾天的課,讓黃佳林如醍醐灌頂一般,困擾了幾年的問題一下子解決了。
得道多助:炎帝生物起死回生
黃佳林開始打起了李久慈的“主意”,多次邀請他來炎帝生物問診把脈,可對方一直事務繁忙,未能如愿。2010年4月,李久慈團隊剛忙完在蘇州的商業洽談,就接到了黃佳林的邀請電話,決定去炎帝生物看一看。當時團隊中還有一個重量級人物,時任傳智集團首席顧問鐘建和,后來炎帝生物的總經理。
李、鐘兩人當時并沒有加盟炎帝生物的想法,黃回憶,他們原本是禮節性地拜訪,但三人相談甚歡,在三樓董事長辦公室整整談了一天,可謂相見恨晚。
黃佳林給兩位直銷“大佬”表明了立場:首先,我們企業僅僅是把直銷當成一種銷售模式,從來沒有想過用這種模式更快地撈錢。而且炎帝生物依靠三湘集團,有足夠的資金,三湘地產行業在全國地產界也是響當當的;其次,我們是想把這個產業做長遠、做大,而我們選擇直銷的唯一目的,只是希望借助這種非常人性化的、對人有激勵性質的模式,去推動這個產業快速發展而已。
“企業最終還是個以產品為導向的營銷模式,我們希望讓更多人能用上我們的優質產品,讓更多人享受到真正的,由神農氏炎帝傳承的以中醫養生為主的產品。”黃佳林的這一席話,讓鐘建和備感認同,而且“炎帝生物各方面的沉淀非常好”,他當機立斷,接受炎帝生物的企業顧問工作,“將來如果合作得順利,我還想接手他們企業總經理的職位,因為我感覺與黃佳林這個人還很合拍”,所以堅持自己的判斷。
于是,2010年5月1日,炎帝生物引進的第一支國際化管理隊伍,鐘建和走馬上任了。加盟后一個月,鐘建和就給炎帝生物做了一次全面評估—炎帝生物最先要做的,是如何夯實企業基礎的工作。
說到底,做直銷比做傳統行業更要做好管理,它必須由四駕馬車驅動,一是核心文化、二是培訓機制、三是分配制度、四是產品品質。接下來的幾年時間,一個在山區土生土長后被聘請到國有企業的董事長,和一個從小就去海外求學的跨國企業資深管理者,兩人各取所長,一步步夯實炎帝生物成長的基石。
文化上,大德行天下,不為利所驅,炎帝生物傳承“炎帝開創的養生文化”,致力于滿足消費者的訴求,員工上下都秉持“夢、感動與幸福”的主人翁態度。
培訓上,黃佳林自己就是個學習型領導,他開創了跟班學習制度,讓“老人”一對一地帶“新人”。所有的經銷商培訓計劃都會定期在網上公布,詳細列出了時間、地點,銷售團隊可以就近選擇參加。
產品上,炎帝生物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在上海成立了生物技術研發基地,蟲草產業化示范基地,都成為中科院農業項目的辦公室,相繼開發出106種產品。
分配制度上,采取級差式,一經制定不做更改,獎勵發放言出必行,從而穩定了經銷商團隊。
正是腳踏實地做好管理,黃佳林和他的炎帝生物在經歷了好幾年的事業低潮期后,逐步邁向輝煌,2014年創造業績11億元,納稅逾4000萬元。2015年則要拿下“保30億元力爭50億元”的目標。
未盡之志:為人類的健康作出貢獻 “做直銷,就是要做平臺。”這是采訪中黃佳林重復多次的一句話。這個平臺,在黃佳林看來,就是要搭建網絡式的健康管理中心,用老百姓對于健康的需求,來帶動炎帝生物產品的銷售。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以往以健康換財富的意識已遭淘汰。在人口老齡化的當下,健康方面的服務需求也越來越多。個人化、簡單化、可追蹤化的健康需求,將會如現在的家用電器、智能手機一樣得到普及。 黃佳林發現了這一契機,并且提前部署著這一戰略。通過黃佳林中醫界的朋友牽線搭橋,他認識了當時正在北京講課的中醫界體質研究權威王琦教授。與很多中醫專家不同,王琦教授深研人類體質30余年,首創9辨體質類型。那次在北京會面后,王琦便給黃佳林初步進行了一次體質辨識,黃佳林痰濕型體質被王琦一眼辨識出來,還給黃佳林指出了這一體質的常見癥狀和調理方法,這讓黃佳林佩服不已。 聰明的他,怎能讓王琦教授的大藥方在他眼皮下擦肩而過?在2013年的8月,炎帝生物如愿和王琦教授正式簽約,雙方就健康管理達成戰略合作協議。 黃佳林要做的健康管理,與其他人嘗試的健康管理有所不同。別人的健康管理基本是通過對人體“望、聞、問、切”,病癥判斷、推薦產品和調理手段這幾點為基礎。這樣的模式需要坐診的醫師,而且醫師的水平發揮及醫師的診治狀態也可能直接影響到最終的健康評估效果。 而炎帝生物與王琦的科研團隊結合之后,以國家權威醫藥保健器械機構的技術為基礎,開發以王琦教授9辨體質為原理的全面檢測設備。無論是亞健康人士還是多年疾病患者,通過炎帝生物的專業檢測儀器,可以迅速辨識,自己到底屬于9種體質的哪一種,并得到調理的藥方。 檢測結果,還將在炎帝生物的健康管理中心備份檔案。一段時間或幾個療程后,病人再來復查時,檢測儀還將就病人前后幾次的檢測結果,針對性出具評估報告。病人的調理效果好壞,一看就知。 目前,炎帝生物已經在株洲、永州,河南鄭州等多個地方開設了健康管理體驗館,就相當于一個中醫藥診所,經過了衛生部門的審批,而且所有的工作人員都是學中醫藥專業,經過了王琦教授團隊3個月以上的專業培訓。 “一個健康管理中心光硬件就要投資300萬元,還有人員工資等等。”在黃佳林看來,雖然投資巨大而且很可能短期內沒有任何回報,但貼近了大眾的需求,就像窮人銀行之父尤努斯一樣,“做一些對大家有益的事情,做好了,就自然有回報”。 不知不覺中,黃佳林對企業的心態已經發生了改變。幾經沉浮,他的目標早已超出了當年“治病”的研究范疇,如何把健康管理做得非常準確,如何將中醫養生的優勢落實到每一位消費者身上,才是黃佳林真正想做的事情。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詮釋了”中國夢”的精髓,而”中國夢”的基礎是人類的健康,能夠為人類的健康作一點貢獻,能把炎帝未盡之志向前推動一小步,就是我畢生的信念。”采訪行將結束,黃佳林樸實的話語縈繞心頭,衷心祝他得償所愿。▲ (原標題:炎帝生物:探索直銷王國 揭開業績11億元之謎) |
- 炎帝生物,炎帝生物直銷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13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