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直銷市場在2015年走到拐點?
熱直銷網訊,直銷業,是一種雇傭直銷員向消費者推銷商品的零售方式。在百貨、快消品零售店、家電賣場等多種實體零售業態,遭遇來自互聯網挑戰的當下,直銷業在中國市場也出現盤整跡象。
近日,某直銷業類媒體機構發布的“2014年中國直銷拿牌企業業績排行榜”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末,在中國市場取得直銷牌的企業有49家,而取得牌照并且展開商品銷售的企業數為46家。其中,有22家企業因為業績增速相對過緩等原因,出現行業排名下滑的狀況。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該直銷機構的數據,2014年在中國市場上,排名前十位的直銷企業分別是:安利、完美、無限極、權健、中脈、玫琳凱、天獅、新時代、康寶萊和如新。其中,權健和新時代因為業績大漲,在排名上分別上升了4位和7位。而如新、玫琳凱和天獅由于增速相對過緩,排名分別下滑了都三位、兩位、兩位。
從整體數據來看,整個2014年,中國市場上的持牌直銷企業創造的業績總額約為1599億元,同比2013年度約1287億元的總額增長了24.3%。按照這份報告,在中國市場排名前三的企業安利、完美、無限極的座次也并未發生變化,三家企業營業額分別為287億元、223億元和165億元。
不過,已經多年穩居中國直銷業市場龍頭寶座第一位的安利,卻在2014年度意外出現業績滑坡。按照“2014年中國直銷拿牌企業業績排行榜”數據顯示,安利公司2014年年度中國市場業績相較2013年同期下滑了6億元。
這一數據下滑現象,被外界視為中國直銷業動向的風向標。自上世紀80年代末被傳入中國市場以來,直銷業在中國市場一直處在頗受爭議的發展環境之中。2004年開始,為了兌現加入世貿組織承諾,商務部對直銷行業規范管理,頒發直銷牌照,此后在2006年左右,雅芳獲得了第一張直銷牌照。從那時起,中國直銷業進入相對規范、高速發展的時期。
在這一過程中,依托可靠的產品策略和市場戰略,安利從所有直銷企業中脫穎而出。在2009年度,安利在中國市場就率先實現了200億元的銷售額。此后,安利公司在中國市場年度銷售額的增長率均保持在超過10%的水平。若按照理想狀態下的這樣一個增速水平,在2014年末,安利公司在中國市場的年度營業額應該超過320億元。然而,這一理想的業績狀況并未在2014年末出現。
安利公司相關人士表示,公司已經注意到了前述某直銷業類媒體機構發布的“2014年中國直銷拿牌企業業績排行榜”數據,而安利公司迄今并未公布中國市場數據,所以,不會對該份數據做出點評。不過,可以確定公司在中國市場業績出現了回調。
騰訊財經收到的安利公司全球業績狀況數據顯示,安利公司2014年度實現銷售額約為108億美元,按年同比下滑8%。針對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安利公司主要歸結為中國市場的業績盤整和匯率波動。
除了安利公司之外,如新公司是排名前十位直銷企業中,業績下滑最為顯著的公司。按照前述“排行榜”數據顯示,如新公司2014年業績按年同比下滑了20億元,而排位則下滑了3位之多。針對這一狀況,如新公司相關媒體對接人稱,自己人在海外,并未留意到騰訊財經所提及的相關數據。
在直銷業內,三位與騰訊財經交流過的人士認為,如新業績出現大的下滑是個不爭的事實。這些業內人士的觀點認為,如新在過去的2014年經歷了《人民日報》“三批如新” 危機事件,而直銷業非常依賴口碑傳播,因此,如新必然取得不了好的業績。
如新是第二家獲得中國直銷牌照的企業,第一家獲得中國直銷牌照的企業雅芳早已跌出了前十位。作為行業龍頭老大的安利,則進入業績回調通道。多位與騰訊財經交流的人士認為,2014的行業許多公司業績狀況極其不理想,而對于行業大公司來說,2015年的狀況可能將持續回調。不過,就單個企業而言,中國保健協會直銷工作委員會執行主任胡遠江則認為,安利公司在中國發展的基本面沒有任何優勢衰減,在未來將更加趨好。
總體而言,促使直銷業步入“新常態”局面的因素,被業內人士提及的有宏觀經濟形勢、市場環境變化、移動互聯網挑戰、以及網絡謠言對消費者購買產生的影響等,這些總結與安利公司對于中國市場業績不佳的原因總結一致。
- 直銷市場,拐點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13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