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戒欺室”反思直銷業 誠實守信方為經營的圭臬
熱直銷網快訊:今年熱播的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中,有這樣的一個情節:民族資本家榮毅仁請求鄧小平題一幅字,鄧小平沉吟良久,寫下了三個字:“戒欺室”。在我國大力開展信用體系建設的今天,重溫這段歷史,各行各業都能從中得到啟示。直銷業也不例外。
鄧小平為榮毅仁題寫“戒欺室”字幅一事,距今天并不遙遠。這幅字題寫于1988年,后來被榮毅仁做成匾額,懸掛在會客廳。如果人們有幸到無錫榮毅仁紀念館參觀,還可以看到這一匾額,棕底綠字,十分醒目。
“戒欺”看似平淡,蘊含的經商做人道理卻十分深刻。榮毅仁是榮德生的四子,出生于1916年5月1日。父親榮德生和伯父榮宗敬,是中國民族工業的開拓者。榮氏家族雖然是當時中國最富有的家族之一,榮德生本人卻把“發上等愿、結中等緣、享下等福”作為自己的座右銘,終生只穿布衣、布襪、布鞋。從美國留學回來的三兒子曾帶給他一套西裝,他剛試穿完就脫了下來,再也沒穿過。平時用餐,住在老宅時,每桌坐八個人,只吃兩葷兩素一個湯,湯一般是咸菜肉絲湯。榮德生本人一般在企業里用餐,標準跟職員一樣,只有來了貴賓,才會加兩個菜。在榮德生先生的書房,“戒欺”二字一直高高懸掛,時時自省,成了他書房雅號。榮德生將“戒欺”作為做生意的準則,堅持誠實守信的經營之道,一生信守不渝。到了榮毅仁時代,這一家訓被完整傳承。榮毅仁以黨外人士的身份,從一個民族資本家,先后出任上海市副市長、國家紡織部部長、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家副主席,是嚴守“戒欺”家訓,讓他渾身上下充滿了讓人敬佩的人格力量。
直銷經濟是口碑經濟,“戒欺”二字同樣應被直銷業牢牢銘記。在直銷業,夸大、虛假宣傳問題一直為人詬病。其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夸大產品功效,二是引用、偽造或捏造并不存在的所謂專家等證明類材料,第三個是夸大致富速度和致富效應。如有的直銷企業的經銷商宣傳保健食品可代替藥品;有的編造產品功效、進行超出產品正常使用功能范疇的虛假宣傳,或者通過各種方式暗示產品具有治療作用或效果,誤導人們將其保健品當成藥品;有的將個別成功事例當作普遍現象,極力夸大致富效應。這均需要直銷企業引起高度重視,嚴加管控。
與夸大式欺騙性宣傳相反,隱藏式欺騙性宣傳也值得引起重視。所謂隱藏式欺騙性宣傳,即故意隱藏產品對消費者不利的信息,從而使消費者產生誤判。如有的直銷企業的經銷商在宣傳產品功能時介紹的詳實充分,但卻有意隱去了適宜人群這樣的重大信息,致使老人、婦女、兒童使用了并不適合自己的產品,從而產生消費糾紛。
隨著我國《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的正式施行,誠實守信會越來越成為企業經營的圭臬,失信付出的成本必然會越來越高。一個信用為王的時代已經悄然降臨,抓住機遇,強化管理,直銷業必會從信用經濟中脫穎而出,迎來更光明的發展前景。
- 直銷,戒欺室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12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