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利華被罰后堅持漲價
據新華社上海5月26日專電在因散布漲價信息被處罰200萬元后不到20天,聯合利華旗下夏士蓮、力士兩個品牌悄悄漲價10%。與上一次高調宣布漲價不同的是,這一次面對媒體的質詢,聯合利華選擇了沉默以對。此前表態會“暫緩漲價”的聯合利華還是漲價了,不少消費者想不通,“洋巨頭”頂風漲價的底氣何來?
沉默以對 聯合利華對漲價不愿置評
記者在上海家樂福斜土路店內隨機采訪了幾名購買洗護用品的消費者,他們多表示感受不到價格上漲,但對聯合利華頂風漲價表示不滿。“日化用品不像面包牛奶每天要買的,價格變了立馬能發現。洗發水、沐浴露都是用完了一瓶再買新的,往往不記得上次什么價格了。”住在附近的居民張芳說。
記者詢問了寶潔、施華蔻、資生堂等多個品牌的促銷人員,他們均表示近期沒有調過價。對于此次上調部分產品價格,聯合利華公司相關負責人不愿置評,沉默以對。
聯合利華大中華區有關人士此前曾向記者表示,日化用品漲價主要是因為上游原材料石化產品、植物油、無機化工產品等近期平均上漲了40%左右,直接帶動日化用品成本增加約20%,因此日化用品終端銷售價格上調壓力較大,選擇漲價10%,其實企業已經消化了部分成本,并沒有全部轉嫁給消費者。
漲價底氣 外資日化產品處壟斷地位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黎雪榮認為,在聯合利華被處以高額罰款之后,人們普遍認為日化企業的漲價“氣焰”能夠收斂。然而,僅僅過了半個月的時間,聯合利華部分日化產品就實施漲價,這顯示聯合利華漲價的底氣很足,對于中國市場的銷售很有信心。
“這些外資日化品牌之所以強勢,關鍵之處在于它們擁有眾多的國內消費者,由于日化產品直接同人體肌膚接觸,消費者非常注重安全性方面的問題,對外資巨頭日化產品質量安全上更加信賴。這也使得外資日化企業有了很高的品牌溢價。”黎雪榮說。
另外,外資日化巨頭率先漲價的底氣還來自于其行業壟斷地位。上海交通大學公共管理系主任顧建光表示,這些企業剛剛進入我國市場時往往選擇了謹慎漲價、占有市場份額,而在通脹來襲消費者對價格如此敏感的當下,企業仍然“頂風”漲價,說明或者是這一領域出現了壟斷,幾家龍頭企業占據了價格主導地位;或者是大企業控制了產品的銷售渠道和消費群體,很難形成競爭格局,導致“市場失靈”。
專家稱,2010年中國廣告投放排名前三的分別為寶潔、歐萊雅和聯合利華,而且它們的營銷力度和范圍越來越大、越來越廣,在社交網絡浪潮的沖擊下,一向喜歡在傳統媒體上“狂轟濫炸”的日化企業紛紛開始轉向選擇社會化網絡平臺進行營銷嘗試,品牌影響力越發強大。營銷費用的持續上漲也是企業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 聯合利華,漲價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1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