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汶川地震三周年 黃德蔭總裁談公益與責任
在5月12日汶川地震三周年之際,《光明日報》召開了“公益與責任——紀念汶川地震三周年座談會”,公司作為在汶川地震中作出了突出貢獻的外資企業獲邀參會。安利(中國)總裁黃德蔭先生出席會議,并作了《履行社會責任要有行動力》的主題發言,呼吁“更多的企業把公益當做我們回報社會的一項長期責任來履行。”
此次座談會共有來自政府有關部門、有關機構的領導和中外企業高管及媒體代表近40人參加,會議通過了《光明公益倡議書》,期待更多人、更多企業參與公益慈善事業。
以下為黃德蔭總裁發言全文:
履行社會責任要有行動力
3年前的汶川大地震是一場重災,檢驗著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行動力。對于安利來說,也經受了一次考驗與洗禮。
安利是一家美資日化用品跨國企業,在全球80多個國家擁有業務,早在1959年創立安利之初,公司的創辦人就非常注重企業社會責任的實踐,他們認為:作為社會的一分子,每個企業都是生于社會、長于社會,因此,積極回饋所在的社會,參與當地的發展建設,都是應盡之責,這里面也包括公益,它不只是一種道德的要求,更是企業對社會責任的必要承擔。50年來,安利已經把這個家族理念內化為企業文化,并付諸實踐。
正因為如此,進入中國以來,安利也傳承了這一優良傳統。2008年汶川地震時,舉國上下投入抗震救災,安利公司也在第一時間積極地投身其中,捐款捐物、出人出力,同時,我們還在災后捐款設立了安利春蕾教師培訓中心,對汶川災區的小學教師進行災后心理輔導,鼓勵他們盡快走出陰影,用健康和陽光的心態教育和感染孩子們。我們也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為災區的重建提供一些綿薄之力。
汶川救災,讓我們看到了社會公益力量的凝聚,看到了眾志成城。公益的道路,需要我們大家一起去努力構建。希望通過今天的座談會,呼吁更多的企業把公益當做我們回報社會的一項長期責任來履行;期待著全社會,包括政府、媒體、NGO組織和公眾的共同關注,共同提升實踐公益事業的社會責任感,培養全社會對公益事業長期、持久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