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寶萊聯合現代快報 幫聽障兒童做人工耳蝸后續報道
她有一顆永不放棄的心
只為女兒能“聽見”這個世界
大人們在說話,淇淇很好奇,常常回頭來看一看
“太好了,你們又給了我一個希望。”昨天,通過“@現代快報”微博,29歲的秦蘭(化名)與我們取得聯系,為自己26個月大的女兒報名,參加現代快報聯合康寶萊(中國)保健品有限公司舉辦的“幫聽障兒童做人工耳蝸”活動。“只要有可能,我都希望給孩子試一試。”現代快報記者 仲茜 文/攝
女兒3個月大查出患聽障
2008年,23歲的秦蘭和男朋友大學畢業,留在南京工作、結婚。全家人省吃儉用,在東郊買了一套小房子,雖然有貸款,生活有些節儉,但小兩口十分滿足。2012年,女兒淇淇出生,一家三口更顯幸福圓滿。
沒想到的是,淇淇出生后聽力出現問題,對聲響不敏感,對有些很響亮的聲音也沒有反應。3個月大時,淇淇在醫院查出患聽障,“耳朵看上去都是好的,就是聽不見。”醫生檢測報告顯示,女兒耳蝸、中耳、耳道、前庭都發育正常,聽神經、腦組織未見異常,但就是有聽力障礙,對90分貝以上的聲音才有反應。也就是說,正常人二三十分貝的說話聲、三四十分貝的電視聲等,淇淇都聽不到。
這突如其來的檢測結果,讓原本幸福的三口之家,一夜之間走向黑暗。更讓一家人莫名其妙的是,造成聽障的具體原因暫不詳。一時間,悲傷和難過充斥著這個家庭。
“不管怎么樣,要想辦法治。”趁著女兒還小,秦蘭和丈夫開始了帶孩子四處求醫的日子。也就是從那時起,一家人的生活都被打亂了,秦蘭辭去工作,在家專心陪伴淇淇。年過六旬的外祖父外出打工,外祖母下地種田,爸爸開始把加班當常態,為淇淇掙更多醫藥費。
4次檢測,一次比一次嚴重
淇淇從1歲時起,開始接受系統治療。“醫生說,孩子小,耳朵還沒有發育完整,所以有很大的希望。”帶著這份希望,秦蘭和家人一直堅持為淇淇檢查、治療。“每一次去醫院檢查,我都充滿希望,期待奇跡,如果檢查結果還是不好,我也會自我打氣,繼續想辦法,下次再來。”
每3個月檢查一次,秦女士已經帶著淇淇做了4次聽力檢測,然而檢測結果一次比一次差,如今,淇淇要110分貝聲響才能感受到。不過,令人欣慰的是,秦女士現在已經和女兒建立起了有效的溝通,“她能對著口型,學著發出聲音。”20個月大時,女兒模仿大人口型,咿咿呀呀地能喊出“媽媽、爸爸……”讓一家人大為驚喜和感動。
面對淇淇的狀況,醫生建議進行人工耳蝸手術,然而手術花費頗高。昨天,從快報官方微博上看到“讓天使聽見愛”的活動信息,秦蘭希望這一次女兒能獲得幫助,早日“聽見”這個世界。
愛心提示:由現代快報和康寶萊(中國)保健品有限公司發起的“讓天使聽見愛”活動正在繼續。如果你的孩子(年齡0-7歲)需要做人工耳蝸,趕快撥打快報熱線96060,或登錄新浪微博,發微博、私信“@現代快報”。
- 康寶萊,現代快報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10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