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市場調查表明(2014):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的影響下,中國人的消費習慣、購買方式和生活型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追求時尚、展現個性、發展自我同時又注重實惠消費觀念正逐漸成為當今消費者的主流愿望與需求。
美國市場營銷協會(AMA)最新給“市場營銷”下的定義(2013):市場營銷是在創造、溝通、傳播和交換產品中,為顧客、客戶、合作伙伴以及整個社會帶來價值的一系列活動、過程和體系。這一定義表明在互聯網時代下市場營銷要給相關領域帶來價值最需要的就是要研究消費者心理與行為的變化。
在互聯網時代下,消費者憑著自己的感覺、情趣及氣氛來消費商品及服務的,他們購買商品大都是為了情感需求上的滿足,獲得一種心理上的認同。消費者選擇產品或品牌的準則不再基于“好”或“不好”,而是更基于“喜歡”或“不喜歡”,因為消費者追求的是產品或服務所能提供的一種感覺或附加價值。消費者購買商品越來越多是出于對商品象征意義的認識,即為了商品的象征意義而購買。所謂“商品的象征意義”是指通過具體品牌表現出該品牌持有人的社會經濟地位、生活情趣、個人喜好、個性與品質。
在互聯網時代下消費者心理與行為有哪些重要的變化呢?
首先,消費者的變化表現在媒體接觸方式與時間的變化?;ヂ摼W與移動應用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工作、娛樂、學習的方式,在消費者的生活時鐘里,除了看電視、看報紙、行車、逛街、差旅等等傳統行為,收郵件、搜索信息、上論壇、寫Blog、收發短信/微信、在線交易等藉由互聯網與手機創造的生活方式,亦已成為消費者生活的重要環節與組成。
其次,消費者主動性消費大大增加。由于互聯網為消費者主動獲取信息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消費者在購買決策過程中,可以在互聯網上搜索、收集商品/服務的信息作為依據,再決定其購買行為,進行較之以前更為理性的消費。
再次,互聯網便捷引起了消費者心理的改變,“不愿失敗”的消費心理有了更充分的信息依據。在傳統時代,市場營銷的手段萬變不離其宗,是刺激需求的手段,消費者亦在種種商品信息與營銷宣傳中混沌迷糊地進行著購買決策。在互聯網時代,行業頻道、行業垂直網站、專業評論網站、專業博客、微信的出現,使消費者有機會從多種渠道獲得詳盡的專業信息,從而確保其盡可能進行“正確的”購買決策。
可見伴隨著互聯網和移動互聯普及成長起來的消費者對互聯網有著特殊的情感,一方面網絡的工具性意義使他們擁有不同于父輩的生活和學習方式,另一方面長久的接觸使用必然會產生心理和情感上的依賴。通過分析消費者的數字化生活方式,不僅可以描摹出不同消費者的媒體接觸習慣,并且能夠在極大程度幫助經營者認識這一群體,進而對他們采取有針對性的市場營銷策略。
簡言之,互聯網時代的市場營銷理念核心就是要對消費者需求的理解,據此進行產品或商品功能的設計,同時設計的核心要有精神內涵,即生活觀念、生活方式、價值觀、藝術、美、善和愛等。就像人們拿著一部手機,不僅是看功能、外觀、價格、質量,更重視它與自己生活方式的結合。手機的外觀、功能、質量不是關鍵所在,而是它的移動性、藝術性、安全性以及它帶來的新的生活方式變化。
研究發現(2014)面對互聯網下的消費者行為,需要了解在消費的每一個階段中消費者的“個性”、“信息豐富性”與“認可”對其購物決策的影響。這里 “個性”是指思考有什么是可以起作用的,產品和服務可以為我做些什么以及這種產品如何貼近我的生活?!靶畔⒇S富性”是指搜集更多信息去深入了解產品,包括產品特色與優勢,信息是如何疊加起來的同,它起到對產品有一個很到位的認知和觸摸體驗?!罢J可”是指為我的選擇,偏好和最終的購買環節獲取更多的支持。
另外互聯網營銷中鼓勵消費者撰寫商品評論和購物體驗,可以使他們對自己的選擇充滿信心,并使他們對該商品的零售商有深刻的印象,對塑造品牌形象十分有用。消費者在購物后評論的正面商品信息擁有促進產品營銷的巨大潛力,這些用戶在朋友圈中分享自己的購物體驗對激發他人購買欲望有很大驅動作用。調查表明(2014),在中國有80%的消費者相信朋友和家人對產品的推薦,64%的消費者其他消費者的評論,特別是消費者購物體驗對促進再次購買有著積極影響。
記?。涸谝苿踊ヂ摵蜕鐣襟w時代,消費者購物模式與購物路徑發生了重大轉變。經營者需要及時洞察消費者心理與行為變化,緊緊跟隨消費者,利用新技術為其提供無縫和更加個性化的購物體驗,以應對變化迅速的市場環境。
美國著名品牌管理專家凱文·萊思·凱勒認為“品牌來源于消費者反映的差異,如果沒有差異發生,那么具有品牌名稱的產品本質上仍是一般意義的產品,而反映中的差異是消費者對品牌理解的結果。”品牌是消費者對產品的感知,是對于產品的認知關系,這意味著品牌形成不僅僅取決于產品本身的特性,更取決于顧客對產品特性的理解和認知,而后者又與消費者的主觀因素有關,如與愛好、個性、生活方式等有關。
在互聯網時代通過對成功品牌營銷的考察,我們不難會發現,品牌價值不是建立在功能性、標識性價值的基礎上,更重要的是依靠感性化認知,豐富的聯想與想象構成。品牌與產品的差別就在于品牌意義建立在形容和人文的基礎上,而產品是實在的、客觀的與理性的。
影響消費感性化的心理因素主要來自三個方面:第一,消費者的價值觀與信念。因為消費者的價值觀與信念反映了他們的生活觀念。第二,消費者的行為和興趣,特別是品牌能成為這些行為或興趣的一部分,并為消費者帶來額外的情感性利益。第三,消費者期望的擁有物。
智能手機如蘋果的成功與普及緊緊抓住各類消費者關心消費感性化中的自我表現欲望。市場監測表明:不僅產品買得好,更重要的是品牌與消費群體的關系得到更深層的發展。有關研究還表明:“果迷”對周圍人群的影響力是最大的,他們可以影響更多與之有聯系的人。記?。浩放苿摻ú⒉粌H僅是財力與物力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對消費者的認識與把握。
新近的國際車展表明(2013):消費者對轎車消費正開始從理性化向感性化發展,近50%的購車人會認真挑選轎車外觀,注重轎車外觀與自我的一致性,特別是外觀的設計風格與性別、身份相符合的車型更受歡迎。這一點在女性購車族中表現的更為突出。她們把車子的性能、品牌、售后服務以及油耗等都排在了外觀的后面。也有調查顯示:消費者對轎車外觀的要求已經超越油耗,擠進購車考慮因素的前四名。由此可見,轎車市場上購車人的影響在不斷上升,車市需要重視消費者對于外觀的偏愛。這些調查結果與幾年前的情況有了較大的變化,這說明轎車消費理念的變化對經營者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云直銷”語:在互聯網時代下品牌價值意義不僅是建立在功能性、標識性價值,更重要的是依靠消費者感性化認知,豐富的聯想與想象構成。品牌與產品的差別就在于品牌意義建立在形象和情感的基礎上,而產品是實在的、客觀的與理性的。這一點不少經營者可能并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