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銷人網訊:“這里能改變我,改變我的家庭,改變我的一切。我想要的東西,金錢,事業。雖然現在還沒得到,但我相信我再努力的話就會得到的。如果把我遣送回去之后我還會回來的”。這是一位傳銷人員被查處后面對記者鏡頭說的話。
“如果一個人被徹底‘洗腦’,你想在短時間內來改變他,那將十分困難!”日前,來我市檢查的省工商局一位業內人士這樣評價傳銷人員被洗腦后的危害。![](http://a11.photo.zhixiaorenurl.com/24/44/031706550ji7aa854dkob7b63i4elaoq22fabo5.jpg)
傳銷活動屢打不禁
12月8日上午,市工商局商州分局接到浙江省溫州潘某的傳銷舉報,稱自己的孩子被朋友從網上騙來從事傳銷活動,現已被傳銷人員控制。孩子父親憂心忡忡從溫州趕來,懇求工商部門給予幫助。商州工商部門接到舉報后,于當日及時組織人員在市區東關社區一居民樓內成功解救了被困人員,遣散遣返涉傳人員35名。
12月11日上午,商州區公安、工商等部門聯合行動,40多名執法人員分兩路,對藏匿于四皓社區的8個傳銷窩點逐個進行查處,現場抓獲傳銷人員48人。結果發現,傳銷人員大部分來自四川、貴州、河南等地,其中最小的只有19歲,大部分是20歲到30多歲的年輕人。
記者了解,今年以來,我市以城鄉結合部、社區出租屋為重點打擊區域,以“拉人頭”“團隊計酬”、誘騙學生參加傳銷及以直銷名義從事傳銷為重點打擊對象,集中力量開展專項行動,震懾傳銷違法行為。前11個月,全市范圍內開展了8次大規模的集中整治行動,出動執法人員637人次,取締傳銷窩點、場所33個,解救被騙人員17人,批評教育遣散傳銷人員616人。
傳銷呈現新特點
隨著近年來經濟社會的發展,現在的傳銷也呈現出其新的特點。
在對傳銷人員進行打擊和遣散的過程中,商州區相關部門通過長期對傳銷人員的年齡、文化層次、誤入傳銷的方式進行登記,對登記在冊的傳銷人員的檔案及其心理特點分析后發現,現在的傳銷有四方面顯著特點:一是傳銷人員低齡化趨勢明顯,年齡在18歲至28歲的約占到七成,主要原因是年輕人急于找工作,以充分實現自身價值,辨別和自控能力差,容易上當受騙;二是傳銷所披外衣的迷惑性更強,從利用加盟消費、投資返利、集資開公司等手段到披上合法外衣,有工商執照、有各種銷售用工合同一應俱全,容易使人上當受騙;三是科技應用程度提高,互聯網等科技手段已經成為傳銷組織的一種發展手段。有很多年輕人通過網聊、QQ等交流工具被騙進傳銷組織;四是以介紹工作為名,騙離住所的“拉人頭”式等傳銷屢打不禁。
隱蔽性流動性增強
傳銷犯罪活動為何屢打不絕、屢禁不止?
11月26日,省督查考評組來我市,就打擊防范傳銷綜治工作進行檢查。匯報會上,省督查考評組一負責人指出,傳銷猶如經濟“毒瘤”,具有隱蔽性、強制性、欺騙性、流動性、危害性,影響經濟秩序、社會穩定。其滋生蔓延背后,有著非常復雜的原因。
他說,從近年來的執法實踐看,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其“洗腦”徹底,迷惑性、欺騙性極強。隨著打擊傳銷力度的加大,一些傳銷違法犯罪活動也由半公開轉入地下,由傳統傳銷轉向網絡傳銷,不斷變換手段,翻新方法。一些傳銷組織打著“電子商務”“網絡營銷”“消費返利”“資本運作”“慈善”等旗號,大肆開展違法傳銷活動。
而部分地方出現了非法集資誘騙老人、短號傳送信息洗腦等新的傳銷模式,隱蔽性和欺騙性更強。傳銷人員往往斷章取義、歪曲國家政策。此外,公安機關、工商部門對一般參與傳銷人員,以行政處罰或說服教育為主,卻成為傳銷分子所謂“行為合法、受公安機關保護”的宣傳借口。一些傳銷參與人員被教育遣散后,不思悔改,重操舊業,并積極“現身說法”。
一位業內人士介紹,傳銷洗腦術之所以如此成功,是因為它與當下人的文化心理十分契合,猶如一款犀利的病毒軟件,輕易突破人們的心理防火墻,侵入到人們的思想觀念系統,篡改系統,使系統按照它的設計運轉,實現非常“完美”的洗腦。
多措并舉打擊傳銷
省督查考評組有關負責人希望,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傳銷工作,公安、工商、社區居委會、街道辦等部門應加強協作配合,做好對一般傳銷的整治和整治成效鞏固工作,形成打擊傳銷違法犯罪的合力,不斷擠壓傳銷活動的生存空間。
市政府相關部門也希望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形成對傳銷組織的強大輿論遏制;提升打擊能力,保持對傳銷活動的高壓嚴打態勢;創新工作思路方法,完善制度措施,進一步健全打擊傳銷長效監管機制。
與此同時,警方也提醒廣大群眾,不要相信傳銷分子所謂“一夜暴富”和“國家支持”的謊言,認清傳銷本質,自覺抵制傳銷,通過合法渠道創業致富,避免對個人、家庭和社會造成損害。
有關人士指出,要消滅傳銷,消滅其賴以生存、壯大的土壤,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建立有效的社會保障體系,使民眾獲得生活上的安全感;依法推進社管理創新,促進社會的公平正義,使民眾在正常的社會生活中能夠獲得基本的尊重,從而對社會產生歸屬感,才能使傳銷組織“宏觀調控”式的詭辯、蠱惑無機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