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規范直銷需要正確哲學思維方式
熱直銷網快訊:規范直銷如何行之有效?這是政府直銷監管部門一直思考的問題。我認為,要使規范直銷工作卓有成效,政府應該要摒棄“頭疼醫頭、腳痛治腳”的做法,在方法論上需要正確的哲學思維方式。這是政府在直銷監管方面改進工作作風的重要體現。
所謂哲學思維方式,指的是人們認識、改造客觀世界時所運用的具有哲學特征的思維方法。辯證思維是哲學思維方式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我們常說的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既是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律,也是辯證思維的基本規律。我認為,堅持辯證思維方法對于建立直銷監管的科學體系,指導直銷監管實踐有著重要意義。有鑒于此,政府在規范直銷中的哲學思維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既要有“面”的鋪開,又要有“點”的引導。《直銷管理條例》、《禁止傳銷條例》實施的八年中,政府在直銷監管方面主要側重于“面”的鋪開,而對“點”的引導基本上沒有成效。據我的觀察,幾年來政府直銷監管部門主要是以開會、調查的形式,加強對直銷行業的監管指導,而沒有深入到一兩個直銷企業進行“解剖麻鵲”。這次被人民日報揭露的如新涉嫌傳銷事件,作為政府監管部門是有一定的責任的。如果一直熱衷于“面”的鋪開,恐怕其他直銷企業涉嫌傳銷的事件還會被媒體不斷曝光。因此,要掌握直銷規范工作的主動權,政府直銷監管部門就必須深入到一兩個直銷企業中,認真了解直銷企業涉嫌傳銷的真正原因,并采取具有針對性的監控措施,取得經驗后指導“面”上直銷規范工作。2014年直銷監管工作的任務很重,希望政府直銷監管部門真正抓住一兩個直銷規范正反兩方面的典型,把直銷行業的規范工作真正抓出新成果。
既要有“量”的積累,又要有“質”的提升。直銷監管工作不能只追求“量”的積累,而忽視“質”的提升。就目前的情況看,我國直銷監管工作的“質”的提升方面做得還很不夠。比如,政府有關部門在總結直銷監管工作經驗時,往往把工作的“量”說得很多,而沒有總結出具有規律性的工作經驗。這就告訴我們,政府直銷監管部門在工作中把自己放在了與企業的對立面,“只看到了自己頭上的國徽,沒看到直銷企業的廠徽”。實際上,只有“量”的積累而沒有“質”的提升,這本身就是直銷監管工作的不成熟,需要政府有關部門反思這個問題。實踐告訴我們,監管與服務的統一,就是直銷監管“量”的積累與“質”的提升的統一。但是,從上到下的直銷監管部門,又有幾家真正寓監管于服務之中的?從新聞媒體上的報道看,工商部門主動為直銷企業排憂解難的實在太少,這樣下去能提升直銷監管的“質”嗎?我們希望2014年工商部門能真正總結出具有規律性的直銷監管工作經驗,而不是要看到“處理多少、罰款多少”的總結材料。
既要有治“標”措施,又要有治“本”思路。標本兼治,是直銷監管工作的基本要求,但目前我國直銷監管工作在“標”與“本”的關系處理上,還需要進一步努力。就目前而言,對直銷規范工作進行治“本”,還不具備足夠的時空條件,因此,政府有關部門在直銷監管過程中,應該既要有治“標”的措施,又要有治“本”的思路。當前,在治“標”上要花大氣力,同時通過工作經驗的積累,逐漸形成治“本”的清晰思路。在治“標”上,各級工商部門應該應用經濟、法律、行政的手段,對違規或涉傳的直銷企業進行必要的懲處。比如,像如新這樣的涉嫌傳銷的企業,國家有關部門通過調查后要迅速拿出處理意見。在治“本”上,要著眼于發展、立足于服務,要求直銷企業堅持認真貫徹直銷法規,提高直銷企業規范直銷的主動性、自覺性,同時,在嚴厲打擊傳銷的同時把直銷企業引向健康發展的軌道。一句話,治“標”是為治“本”提供必要的時空條件,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標本兼治。惟如此,規范直銷工作才能符合行業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