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五牌照 內資直銷品牌雄起
2013年是直銷發展的重要一年,6月份前就已經有5張直銷牌照發出。在此之前,以廣州藥業、康美藥業為代表的藥企,宣布增加直銷形式以進一步完善銷售渠道,銷售其及下屬企業的大健康產品。過去以會議營銷、電視購物、廣告營銷、連鎖加盟的方式銷售而沒有進入直銷領域的企業,比如大連易健、三株這樣的企業也都試圖進入直銷領域。一直處于試水期的企業,如深圳榮格、保羅生物、海南金蘆薈等都在積極開展申請牌照工作。
依照這種速度,8到10家直銷企業有望在2013年獲得直銷牌照。業內人士禹路預測,“未來5年,中國直銷市場將再增加40塊牌照。”
當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申請直銷牌照的隊伍中,而商務部加大直銷牌照發放力度,正是對直銷行業的肯定與鼓勵。這當中,離不開內資品牌主打特色民族牌在市場的異軍突起,離不開直銷企業多年來一直低調務實的堅韌發展,也離不開直銷行業公眾形象的穩步提升。
內資直銷企業齊發力
從2006年,在浩浩蕩蕩的申領直銷牌照大軍中,商務部正式批復雅芳成為我國第一家直銷企業,雅芳如愿拔得頭籌開始。隨后,如新、三生、安利、玫琳凱等企業接二連三獲得直銷牌照。在前25張直銷牌照中,外資企業遙遙領先,內資企業占比不足一半。但是之后的12張直銷牌照中,有10張頒給了內資直銷企業。至此,37家已獲得牌照的直銷企業中,內資直銷品牌所占比重已超過外資品牌。而包括廣東康美、大連易健、廣東九極生物、科士威在內的多家尚處在申領牌照階段的企業,也以內資品牌呼聲最為強烈。可以說,內資直銷品牌集體發力,異軍突起,是直銷行業未來發展的趨勢之一。
盡管如此,但內資企業的銷售額卻一直受外資直企所壓制。2012年前10強直銷企業中,內資企業只占了3強,分別是新時代、天獅和三生,它們的銷售額總和相加都還沒能進入直銷第一梯隊。第一梯隊中,安利業績是271億,完美是135億,無限極是105億。
直銷專家夏海認為,這無疑大大刺激著內資企業,也刺激著國家商務部,這表現在政策上或許就會對內資企業有所傾斜。而企業必須以實力說話,應該更好地利用中國的文化優勢。
回顧天福天美仕拿到的第37張直銷牌照,早在今年年初,天福天美仕就放出話來:公司實質到位注冊資本人民幣已達8000萬元,并在指定銀行足額繳納保證金人民幣2000萬元。天福天美仕以此顯示自己進軍直銷市場的決心和實力。如果說按照《直銷管理辦法》相關規定行事是天福天美仕申領牌照硬實力的證明,那么中國特色茶文化、差異化競爭優勢則是天福天美仕站在長遠戰略發展的高度展示自己的軟實力。
除了特有的茶文化,中醫養生也是眾多直銷企業的金字招牌。在天福天美仕之前獲得牌照的珠海圣原公司,基于“治未病”理念,主推臍療、透皮吸收等中醫理論,利用“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的治療理念解決現代人常見的亞健康問題。
2013年,康美藥業和廣州藥業也是先后表明進入直銷領域的決心。對此專家表示藥業直企前程尚未可知,但直銷行業未來的發展必將如火如荼。隨著國際化競爭愈演愈烈,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分得一杯羹?權健自然醫學董事長束昱輝曾表示,縱覽全世界,高科技我們比不上美國,奢侈品是歐洲人的天下,日韓主導了電子產品,我們有什么呢?我們有5000年中醫藥文明,有民間的寶貴秘方,這是別人沒有并且難以超越的。對于內資直銷企業來說,回歸那句老話——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或許可以成為其發展戰略的參考標準之一。
直銷在反省中自我完善
據《2012中國直銷行業公眾形象輿情報告》指出,直銷行業負面新聞數量約為正面新聞的2倍,多數負面新聞指向“涉嫌傳銷”和“業績低迷”。而由于長期處在媒體和公眾監督之下,直銷行業比其他任何行業更懂得自我反省、自我完善。
在以往全國各地工商部門掀起的“打擊傳銷”活動中,直銷企業以身作則,積極參與“打擊傳銷”宣傳活動。
在由重慶渝北工商局舉辦的“創建無傳銷社區”活動中,安利獲得“法規宣傳先進企業”稱號;玫琳凱曾在中國多地開展“禁傳銷、反欺詐”兩法宣傳活動;三生公司則走進寧波校園,設立咨詢臺,發放調查問卷,讓學生對非法傳銷組織和合法直銷企業有了正確認識,避免他們在學習和未來的工作中受到非法傳銷危害。
在企業發展壯大的過程中,遭遇危機事件在所難免,特別是直銷業,負面新聞頻頻曝光。有的企業靠公關解決問題,有的企業靠得天獨厚的資源高枕無憂。夏海表示,無論怎樣,企業自律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所在,也是整個行業發展壯大的根本保障。
2013年6月3日,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參與部門最多的打擊傳銷執法專項行動展開,包括國家工商總局、公安部、中央文明辦、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在內的12個部門聯合開展為期3個月的專項行動。如何規范經營隊伍,如何正確應對危機,最終走上以產品為導向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不管是對37家已經獲得直銷牌照的企業,還是對那些處在牌照申領階段的企業來說,都將是一場持久戰。
行業公眾形象穩步攀升
現實情況來看,從2005年《直銷管理條例》和《禁止傳銷條例》兩個法規頒布以來,直銷行業的形象漸有改觀,社會公眾對直銷的社會認知不斷趨于全面和客觀,直銷行業逐漸進入理性的發展階段。其中,安利、完美、無限極、玫琳凱等直銷行業領軍企業以非凡的業績、規范化的經營、優質的產品以及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表現,為直銷行業積攢了良好的口碑,也將更多的正能量展現給社會公眾。
然而,塑造良好的企業公眾形象離不開媒體的宣傳。在報紙、廣播、電視、網絡、手機等媒體交叉傳播信息爆炸的年代,如何向公眾傳遞企業文化理念,樹立品牌形象,是直銷企業普遍關注的核心問題。相比以往動輒以“機會”、“成功”、“一夜暴富”等為由頭吸引人的眼球,如今直銷企業更低調、更務實。
不管是對個人還是企業,形象的提升離不開對他人信守承諾,對外界承擔責任。這一點,直銷行業一直以來的表現都可圈可點。2013年4月,四川雅安發生7.0級地震,直銷行業累積捐款捐物價值超過2億元,多家企業捐款超千萬。而據了解,2012年50家主流直銷企業的業績尚未突破千億,如此高的捐款比例是其他任何行業都無法達到的。與其他行業承擔社會責任最大的區別是,直銷企業不但通過捐款捐物的方式履行社會責任,成立公益基金會,使得相關項目持續化,還充分發揮會員制企業的優勢,帶動直銷業務員身體力行開展公益活動,為履行社會責任傳遞更多的“正能量”。專家猜測,正是以直銷行業公眾形象的穩步攀升為前提,才會有近期商務部順勢而為,加大發放直銷牌照的力度。
然而“打鐵還需自身硬”,經過二十余年風云變幻,中國直銷行業已進入一個穩定、快速發展的新階段。在第37張直銷牌照發放之后,唯有憑借優質的產品、不俗的業績、規范化的經營、高效的服務和健康的企業文化,中國直銷行業才能更加繁榮。夏海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