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產業市場打擊“四非”求變 保障食品安全
中國保健產業正在經歷一場變革。自2013年5月13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為加強保健食品監管,發布《實施打擊保健食品“四非”專項行動方案》以來,保健食品產業如一石激起千層浪,行業內企業大多表示支持,碧生源董事長趙一弘稱,此舉更應該是保健食品打擊“四非”的有效行動,將對清除行業不良因素起到積極作用。但也有企業對此心存疑惑,不理解打擊“四非”行動中的一些具體做法。為此,6月2日,中國保健協會在北京召開了“打擊保健食品‘四非’專項行動宣貫會”,將國家食藥監管總局的精神和決心傳遞到業內,希望力促保健行業借此進一步凈化市場,引導企業遵紀守法,誠心經營,為保健食品行業“十二五”所面臨的大好發展時機鋪平道路。
監管重拳會打到誰?
打擊“四非”專項行動,被認為是國家食藥監管總局成立以來的第一件大事,從上到下都非常重視。此次專項行動工作組組長童敏司長向保健行業表示,保障食品安全是重大民生問題,近期國務院會議中進一步明確了要完善對食品安全的規范、監督和管理,而強化監管則是重中之重。老百姓對于保健食品的問題反映越來越多,非法生產、非法經營、非法添加、非法宣傳等違規行為(簡稱“四非”)屢禁不止,總局痛下決心進行一次徹底的安全監管行動。
童敏強調,與以往不同,首先,此次行動完全由總局統籌,結合下面摸底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監督檢查。其次,要求企業首先自查,各省局要列出檢查重點產品、重點企業、重點區域和重點案件,總局將派出工作組,以突擊檢查、公開曝光的方式,主動出擊,重典治亂。第三,在監督檢查中,各地統一查處標準,嚴格以上限處罰,操作性強。從五月到九月,將在全國范圍內形成打擊保健食品生產經營違法違規行為的高壓態勢,促進保健食品生產經營秩序進一步好轉。
據了解,從5月16日開始部署到5月24日七個飛行檢查組對6省9市的專項抽查和暗訪的情況來看,涉嫌偽造公章生產經營假冒保健食品、企業經營存在違規行為以及保健食品批發市場假冒產品現象均比較嚴重。
添加劑未經報批不能亂加
保健食品批發市場銷售假冒產品一樣要受到監管,這是在以往歷次監管行動中沒有受到重視的區域。國家食藥監管總局郭海峰處長稱,有些市場已經成了假冒保健食品的集散地,造成對合法合規經營者的極大傷害,市場沒有真正履行監督的責任,也要受到察辦。北京十里河、山東濟南以及鄭州航母城保健品批發市場在暗訪中都發現問題,并將受到行政處罰。
郭海峰指出,一些企業假借產地“美國”“英國”“香港”地區監制等,編造保健食品成分,亦屬于夸大宣傳,此次也被列入監察范圍。
針對許多企業對于“保健食品輔料因工藝有所改進導致添加劑配方比例變化而違規”所帶來的質疑,童敏指出,輔料因技術工藝的改變而發生了變化,能夠減低成本,增加企業的發展后勁是好事,但是,每一款在市場上獲準銷售的保健食品原料配比是經過嚴格審批的,一旦有工藝改進或者是因成本原因而選擇新的輔料,必須申報總局,再獲批準后方能在生產中使用。否則,一律被視為非法添加。
還保健產業干凈發展空間
山東榮成百合生物技術公司在現場檢察中發現其生產的百合康牌螺旋藻洋參片、百合康牌褪黑素維生素B6膠囊未嚴格按照批準配方組織生產受到總局公開通報。在宣貫會上,該公司副總坦然承認企業因技術改造而將輔料做了調整,卻沒有申報審批,形成違規行為,并表示愿意接受處罰。他說,今后將強化企業的法制法規建設,為市場環境有序發展,做出企業應盡的努力。
為了配合國家食藥監管總局打擊“四非”專項行動,中國保健協會對于違規涉案企業將做出相應處理。中國保健協會常務副理事長秦小明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根據協會《章程》,對于違規企業的行為將在網站上予以公布,撤銷中國保健協會授予的獎勵及榮譽稱號,降級并撤銷保健行業企業信譽等級,取消其中國保健協會會員資格,并向行政主管部門提出處罰建議。
中國保健協會理事長張鳳樓認為,長期以來,保健食品行業中的一些違規行為影響了行業的公信力,有損行業整體形象,打擊“四非”專項行動正是保健行業“在發展中規范、在規范中發展”的一次重要舉措,企業應作為第一責任人,把好質量關,提高發展水平和自身素質。他說,“協會將借此機會,組織會員研究現狀,加大誠信建設,引導企業規范經營,走上法治化經營管理的軌道。”
- 保健,食品安全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7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