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治友德 | 張大寧大師分享冬至養生要點
冬至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重要的節氣,俗稱有“亞歲”“冬節”等。冬至:“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 從冬至日開始,陽氣開始興起增強,代表新的循環的開始,是大吉之日。所謂“數九寒天”,數九的第一天就是從冬至開始。
張大寧大師分享冬至養生要點
和治友德全球健康推廣顧問、國醫大師張大寧
●張大寧教授表示:冬至養生,要做到早睡晚起,起床的時間最好在太陽出來之后,適度的運動對腎是有好處的,同時要加強背部的保暖,可配合使用一些補腎的、活血的、艾灸的養生方法,有助于腎陽氣的生發。
●冬至養生建議:冬至進補應以食補為主,過去我們在冬天都喜歡配一些膏方,這是非常有道理的;采用一些性溫、性平的食材,比如說羊肉燉蘿卜、蓮藕燉脊骨湯、西紅柿燉牛腩湯都有進補的效果。我們還是要強調睡子午覺,保持良好的睡眠習慣。此外,建議在陽光充足、空氣良好的時候,適當進行室外活動。
●冬至養生禁忌:不宜做三件事——不宜情緒起伏太大,不宜整天不開窗,以及洗澡時間不宜過久,這些都不利于冬至的養生。
中醫養生也把冬至作為非常重要的節氣,冬至后養生還需要注意哪些?建議大家遵循以下養生原則。
食補溫腎
冬季食補主要的是補腎精,因為腎屬冬天,而冬至是特別重要的補腎節點,如果這個時候腎精虧虛,來年真的會感到虛。比如選擇羊肉、雞肉、牛肉、魚類等肉類,燉煮或炒熟趁熱食用;選擇核桃、芝麻、燕麥、枸杞、大棗、桂圓等,磨粉或煮熟趁熱食用;蔬菜則建議選擇韭菜、木耳、大頭菜、萵苣等。
定時起居
冬至之后,白天時間縮短,睡眠時間也需要根據季節調整,建議早睡晚起,等到天亮再起床,尤其是老年人,有高血壓、心腦血管等慢性病,尤其要做到緩慢起床,不能醒來立馬起床,可能導致血壓急劇升高。老年人可以在早上9-10點出來運動,或者下午3-5點運動都可以,不用一定要安排早起運動。
防寒保暖
冬至之后,氣溫進一步下降,體弱的老人往往因低體溫而出現皮膚蒼白,發涼,全身肌肉僵硬,腹脹,或者寒顫,動作思維發生障礙。或者因為寒冷的氣候收縮血管,減慢血流,增高血液粘稠度,從而導致心臟血管發生痙攣,誘發心絞痛,或者形成血栓,導致心肌梗塞、中風。因此此時一定要做好保暖防寒。
調整情緒
冬季草木凋零,萬物潛伏,給人一種凄涼感,又因為天氣寒冷戶外活動較少,日久使人意志消沉,免疫力低下,易產生抑郁,是心理亞健康的高發季。因此,冬季一定要注意情緒調適,可以通過讀書、音樂、交友、運動等方式來愉悅身心,陶冶情操。
適量運動
喜歡晨練的人們也不需要太早起床,建議太陽出來再去鍛煉,這樣陽氣升發,還可以曬太陽補陽,也不會因為太冷而出現心血管意外。除此之外,年輕人更要多運動,因為長期在辦公室坐著,很少曬到太陽,身體內血液不暢通,更容易生病,適量運動還能有利于增加免疫力,減少感冒。建議做好運動的保護工作。
【特別聲明:部分文字及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供學習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贊同其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權或來源標注有誤,請及時和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處理,謝謝!】
- 和治友德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62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