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并網、植物研發、消費端減碳,安利中國踐行可持續發展戰略
6月5日世界環境日。當天晚上,在位于湖北咸寧的安利湖北工廠,歡樂的工廠員工齊聚在廠區的綠草坪上。幾位領導走上臨時搭起的地臺,將四塊“光伏板”拼接起來,夜幕下廠房的墻壁被點亮。
就在這個難忘的時刻,安利湖北工廠宣布完成光伏并網發電,年均有效發電量近300萬度,年均減碳量達到了1613.52噸,實現日間清潔供電。
這還只是第一步。為了響應國家提出的3060雙碳目標,安利(中國)發布了雄心勃勃的碳中和路線圖:2030年,安利湖北工廠建成安利全球首家“零碳工廠”;2038年,安利(中國)實現碳中和。
從綠色工廠到零碳工廠
要知道,安利湖北工廠成立的時間并不算長:它于2021年6月25日正式啟動,當年年底完成工廠建設,又經過了半年的生產驗證之后,第一款產品才投放市場。而到了2023年10月,工廠就獲得了湖北省“綠色工廠”的稱號。
這是因為,從啟動的第一天起,安利湖北工廠就奔著“零碳工廠”的目標而去。
老冀走進工廠的大門,發現廠區里種著櫻樹和丹桂,春天櫻花盛開,秋天桂花飄香。廠區的地面則被大量的綠植覆蓋,道路也鋪設了排水材料,園區透水率高達30%。在多雨的湖北,這樣的設計,能夠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
走近廠房,老冀驚奇地發現,墻壁上安裝了大面積長條窗,做到最大限度利用自然光,白天工廠的倉庫不需要開燈。再結合LED節能燈,最大程度地降低能源使用。
老冀敲了敲廠房的墻壁,聽到了清脆的回聲。原來,廠房的建設材料采用了美國巴特勒專利輕鋼結構,比傳統的鋼筋混凝土更加低碳環保,而且可拆卸和重復利用,減少了建筑廢料的產生,也最大程度地避免了資源浪費。
工廠將節能減碳做到了骨子里。為此,工廠專門改良了傳統的純化水工藝,采用常溫傳輸終端即熱的方式,有效降低了能源的消耗。工廠還針對不同的生產空間,采用了高效的空間使用規劃和分區優化設計。“我們的空調做到了分區管理,精準控制,比起一刀切(的空調)要節能20-30%。”帶著老冀參觀的工廠員工頗為自豪地說道。
走進廠房,由于生產現場都是十萬級凈化車間,老冀只能在走廊、隔著玻璃參觀生產現場。只見里面長長的流水線上,投入的原料經過超高溫滅菌、六列充填機、巴氏殺菌、風干、分揀、條包整理、裝盒等過程,走下流水線的,已經是盒裝的紐崔萊漢本萃等產品。
流水線的自動化程度頗高,能夠看到機械手參與充填、分揀等過程,一條流水線單班只需要10名工人。
除了“節能減碳”之外,安利湖北工廠還實現了“開源減碳”。老冀跟著工作人員,沿著旋轉樓梯走到廠房頂層的外部走廊,抬眼向外望去,屋頂上密密麻麻鋪設著一塊塊光伏板組成的深藍色“海洋”,總面積高達16436平方米。即使是在日照微弱的天氣,這片“海洋”也能夠為工廠的生產和辦公輸出清潔電力。由于采用了10kv高壓并網方式,工廠的余電還并入了國家電網,為外部輸送能源。
陪同老冀一起參觀的安利工作人員中,有一位個子高高、皮膚黝黑的中年男子,穿著白色T恤,帶著白色球帽,就像剛從運動場過來一樣。他就是安利中國供應鏈副總裁陳森林,負責管理安利在中國的生產基地,還有全球五十多個市場的產品供應。
安利中國供應鏈副總裁陳森林
陳森林表示,此次光伏并網,不僅是零碳化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安利中國綠色供應鏈建設的堅實一步。安利湖北工廠在2030年獲得零碳工廠認證之前,首先TCM(傳統中草藥)產品線要在2025年實現碳中和。
說起安利中國在生產制造和供應鏈領域的綠色低碳,可謂由來已久。除了2022年才投產的安利湖北工廠之外,安利廣州工廠早在1995年就已經建成,如今已成為安利全球最大的生產基地。
安利廣州工廠同樣也在持續優化生產流程,踐行用地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并且成果斐然。早在2003年,安利廣州工廠就獲得了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證書,2016年獲得ISO50001能源管理體系認證證書,2017年入選國家首批綠色工廠示范名單。
安利不僅自己持續踐行綠色低碳,還攜手合作伙伴,共同打造可持續綠色供應鏈。2022年10月開始,老冀已經看到運送安利產品的京東物流氫能源卡車,逐步實現部分供應鏈運輸的零碳排放。如今,老冀也注意到,安利的訂單包裝逐步輕量化,目前約23%的訂單使用循環紙箱,全年減少紙箱使用約420萬個,綠色包裝預計每年可減少碳排放2011噸。
作為1996年就加入安利這家跨國公司的資深員工,陳森林回憶起剛加入安利的那些年,幾乎所有的管理體系,都在學習美國那邊。而從十年前,中國開始局部超越美國,特別是在綠色低碳領域。“我相信當我們(安利湖北工廠)成為全球第一家零碳工廠的時候,我們美國的同事一定會反過來學習我們的經驗。”
從有機種植到植物研發
如今,安利紐崔萊四大賽道(蛋白、維生素&礦物質、益生菌、中草藥)的增量,基本上都放在了安利湖北工廠。其中,綠色低碳產品已經成為其中的主流產品。在現場老冀了解到,安利湖北工廠生產的產品中,已經有紐崔萊漢本萃破壁靈芝孢子粉、安利亞麻籽油兩款產品獲得了中國、美國、歐盟、日本四地的有機認證。
2023年5月,國際公認的測試、檢驗和認證機構SGS,認證紐崔萊8款蛋白粉全部達成碳中和并符合PAS2060:2014標準要求,成為SGS認證的“中國首款零碳蛋白粉”。
實際上,自從公司創立的第一天起,安利對于綠色低碳就非常認同。要知道,安利品牌創立之后,在1959年推出的第一款產品LOC,就是濃縮有機清潔劑。而紐崔萊最初的產品之所以主打維他命,也是因為創始人當時在中國工作時受到傳統中醫藥的啟發。
如今的安利,更是將這種對于綠色低碳的追求,深入到原材料和研發環節。為此,安利在全球27個國家和地區的134個自有和認證有機農場,均采用有機種植,堅持可持續農耕規范,做到綠色低碳。
說起有機種植,安利植物研發中心董剛強博士如數家珍。所謂有機種植,是指在土壤改良、施肥和害蟲控制等環節完全使用自然原料,從源頭確保植物的天然、純凈與安全的種植方法,被認為是環境友好的種植方式,維護土壤、環境、生態系統健康發展。
安利植物研發中心董剛強博士
安利的可持續農耕體系,則堅持更高標準的九大原則:
1.農場是一個有機體:所有元素和諧相互作用;
2.農場擁有多樣化的土壤和生物:有機體保持適當數量和多樣性;
3.保護棲息地:即保護農場范圍內的天然生態區域;
4.土地輪作:采用作物輪作和覆蓋種植,實現土壤養護;
5.不存在污染:即農場有機體中不允許存在任何污染;
6.保護種子:適當保存種子,供下一季節使用;
7.活動跟蹤:農場主必須知道土地歷史,管理土壤投入和輪作;
8.農場是周圍社區的一部分:充分考慮農場周圍社區的可持續性;
9.農場是研發源泉:農場科研人員掌握最新知識,改進耕作方法和技術。
除了數量眾多的認證有機農場之外,安利還在美國和巴西擁有自有有機農場。在中國建設自有有機農場,也是學農出身、畢業后一直從事農業研發的董剛強一直以來的念想。他表示,目前中國自有有機農場的前期調研進展順利,未來將擇機公布具體細節。
正如紐崔萊的產品靈感來自于中國的中草藥,看來,安利注定要與中國結下不解之緣。過去這些年,安利已經在中國的植物研發投下了重注。
早在2012年,安利就投資2500萬美元,在無錫建立了全球唯一的植物研發中心。如今,這里已經成為紐崔萊全球植物營養研究基地,為傳統中醫藥注入了科技的力量,通過與分子生物學、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等現代醫學的結合,先后推出了多個以傳統漢方為基礎、道地中草藥為基底的產品,如銀杏蓯蓉片、鐵皮石斛成分的細胞級抗衰產品、杭白菊成分的燃脂益生菌等。其中,銀杏蓯蓉片已銷往全球14個國家和地區。
位于無錫的安利植物研發中心
2023年10月,安利在中國又發布了一款新品——紐崔萊基源欣活飲品,它富含蘆丁、矢車菊素-3-半乳糖苷、鞣花酸、懈皮素、沒食子酸等綠色營養成分,在抗氧化、抗衰老方面具有顯著功效。新品發布當天,銷售額破億元,訂單紛至沓來。安利湖北工廠花了4個多月的時間緊趕慢趕,產能才終于趕上了銷售進度。
2023年,安利還首次實現了我國中草藥作物的規模化航天育種,將植物育種推升到了新的水平。董剛強透露,今年5月,他帶領團隊剛在新疆完成了探空育種實驗,接下來要做太空誘變實驗,然后回到無錫研發中心的實驗室繼續培育,最終從中提煉出優質的藥用和營養成分。“現在進展很順利,我們也很有信心給公司領導一個很好的交代。航天育種不光做中草藥,也做藍莓、覆盆子等水果,以及具有基礎營養和蛋白方向研究價值的植物。”
推廣植物蛋白,同樣也能夠促進全社會的低碳。根據《中國居民蛋白質攝入低碳之路研究報告》,相較于動物蛋白的獲取,植物蛋白能夠減少高達90%多的溫室氣體排放。根據有關預測,我國2050年的蛋白質需求將會比現在增加50%,動物蛋白需求量如果同步增長,將不可避免導致溫室氣體排放量快速提升。相較于動物性產品,植物性產品不僅碳足跡更低,生產所需的資源也更少。
“我們相信植物的力量,能夠讓我們變得更健康,更美好,也非常適合中國的國情,戰略意義非常大。”說到這里,董剛強的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從低碳到可持續發展
企業要做到綠色低碳,做好生產制造和供應鏈,把握住原材料和產品研發,這就夠了么?在安利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彭翔看來,這還不夠。
安利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彭翔
如今,彭翔和她的團隊正在緊鑼密鼓地準備最新的ESG報告。與此前發布的可持續報告相比,這份最新的可持續發展報告的內容將更加豐富和詳實,并首次披露多達幾百個與可持續發展相關的數據和指標。“我們就是要讓全社會來監督我們,監督我們在2038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在這份將于明年發布的ESG報告中,將首次披露溫室氣體(GHG)核算體系的“范圍三”,也就是企業價值鏈中產生的所有其他間接碳排放量,這也就關系到安利中國多達20萬營銷伙伴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這恰恰與最近幾年安利的大健康戰略一脈相承。從2021年開始,安利大力進軍大健康賽道,將“全面健康推動者”作為企業定位。為此,安利強化了端到端的數字化運營能力,營銷人員借助微信群等社交工具運營大健康社群,不再只是推廣產品的功能,而是通過組織線上線下的各種活動,傳播健康知識,更自然地完成銷售。
“我們希望能夠給我們的營銷伙伴打造一個人人都可以共建、共享的大健康平臺。”彭翔表示,接下來安利將會投入更多的資源和精力,鼓勵20萬營銷伙伴實現向低碳生活方式的轉變,并以此帶動更多消費者,實現消費端減碳和個人減碳。
過去這些年,安利長期投入低碳環保公益活動,包括:長達21年支持中國南北極科考、保護極地環境;在全國植樹100萬棵“安利林”,清掃珠峰登山垃圾;“環保嘉年華”互動教育主題樂園吸引超過百萬個家庭參與;“低碳嘉年華”,陸續走進北京、武漢、天津、重慶、昆明等共10個城市,帶給公眾一份低碳生活指南。
如今的安利中國正以綠色低碳作為抓手,走出自己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它就是“HOPE”(希望),包括:
Health:可持續的綠色健康之路;
Opportunity:有價值的大健康共享平臺;
People:更美好的全面健康社會;
Eco-system:高效協作的生態系統。
安利的可持續發展之路,與建設美麗中國、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大背景高度契合,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支持和贊許。
在參觀安利湖北工廠的最后,在廠房走廊的展示壁上,老冀看到了展示工廠里程碑事件的圖片。老冀沿著工廠并不算長的時間線走下去,前方的墻壁上是一段很長的留白,最后是四個大字“未來可期”。
【特別聲明:部分文字及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供學習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贊同其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權或來源標注有誤,請及時和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