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功能微生物菌劑借智創新 做好科研成果的孵化器
熱直銷網快訊:在近日召開的保羅生物院士專家工作站2013年度工作會議上,業界“大佬”云集。來自政府、金融、科研等各個領域的專家各抒己見,為功能微生物菌的產業發展出謀劃策。
與全國最頂尖的“腦袋”對接,這讓致力于微生態制劑研究與開發的保羅生物園科技公司(下稱保羅生物)嘗到不少甜頭。
去年4月,共有7位院士、專家接過聘書,開始進入保羅生物院士專家工作站,領銜這里的技術研發。如今,該工作站的科研項目在功能性菌劑、高效生物有機肥、新型飼料添加劑—抗菌肽等方面的銷售收入已經超過1.2億。
保羅生物涉足生物醫藥、生物農業和生物制造等多個方向,目前已建成了我國首家功能微生物菌種資源庫項目。
與會專家表示,功能微生物菌種資源庫不能停留在僅作為菌種的存放地,而是要通過對保藏菌株的復壯、篩選過程中不斷摸索創新菌種保藏方法,通過這個平臺掌握更多菌種保藏技術,與國內外大型菌種保藏機構相比,顯示自己獨特優勢。
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馬延和則覺得,功能微生物是我國生物產業的主要發展方向,保羅生物產業化模式很先進也很現實,能夠做到項目有的放矢地執行。
中科院微生物所能源與工業生物技術中心主任李寅也持類似觀點,他認為功能微生物菌劑關系到生物醫藥、生物農業和生物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生物產業核心領域。
“通過聚焦在功能微生物菌劑產業鏈的高端與核心,再加上‘市場、金融、科技’三位一體的聯合推動,很有可能闖出一條后發先至的創新之路。”李寅表示。
據悉,為真正推動功能微生物菌劑走向產業化平臺,保羅生物已經與中科院、農科院、醫科院、中國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合作,成立了食品微生物、醫藥保健品、酵素酶蛋白工程、飼用微生物、農用微生物、微生物基因工程等六大聯合實驗室,并在項目研究上取得了階段性進展。
在此次會議上,中國科學院院士鄧子新、莊文穎和專家們分別就功能性菌劑研制、防御素NP-1的中試生產關鍵技術、微生物資源信息平臺建設、酶法制備紫杉醇中間體和化學半合成紫杉醇研究與產業化等領域,為企業進行了戰略規劃和技術指導。
技術整合是第一步。與生物產業其他規模相似的企業相比,保羅生物最大的特點還是其發展模式的不同。引進、吸收、消化和再創新,保羅生物首先在全國甚至是國際上建立完善的銷售網絡,進口產品銷量的快速增長“倒逼”企業逐漸建立自主生產及研發體系。
從功能微生物菌種資源庫的建立起步,再逐步建立起明晰的生物技術產業轉化平臺,保羅生物正力爭做好科研成果孵化器,真正將企業作為一種載體去承擔一些技術引進、集成及擴散的使命。
而這條發展路徑,也正是中國生物技術走向產業化的發展方向和愿景。
- 保羅,微生物,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5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