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 天士力中藥種植的綠色發展之路
在全球面臨嚴峻的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生態系統退化的挑戰下,第24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如期而至。這一全球性問題不僅威脅著生態系統的平衡,也影響著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天士力嚴守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憑借深厚的中藥材新品種培育與種植技術,多措并舉,切實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展示了一種將傳統中藥產業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相結合的新模式,為中藥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對高品質、安全有效的中藥材需求日益增長。天士力致力于中藥種植與藥材品種的創新與發展。在全國多地建設了黃芪、當歸、丹參等中藥材的種子種苗繁育和藥源基地,特別是在丹參藥材的種植和生產上,以道地的環境、優良的品種、規范的栽培、標準的加工及科學的儲運為基礎,建立藥材的規范化生產體系,不斷提升中藥材的質量和生產標準。獲批成立天津市現代中藥資源研究企業重點實驗室,聯合天津大學、海南藥植所、浙江理工大學、甘肅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校,成立科研項目團隊,并獲得“天丹一號”、“天丹二號”兩個丹參新品種,于2011年8月通過陜西省農作物審定委員會的新品種鑒定。開展紫蘇、決明子等藥材植物新品種權申報,并持續進行當歸、黃芪等藥材選育與申報,逐步搭建一套藥用植物優良品系研究與產業化推廣體系。
與國家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庫合作,開展中藥材優良品種種質保存研究工作。在開展藥用植物種質創新的同時,建立種質資源的種植保存與低溫貯藏保存的雙重保存模式,并結合異地雙存模式,確保優良特性及種質的永久保存,豐富藥材物種多樣性。
丹參種植基地
2003年11月,天士力成為全國首家通過GAP認證的醫藥企業,并于2009年和2014年連 續通過GAP認證。2023又順利通過新版GAP符合性延伸檢查。
天士力采用“公司+科研+中藥材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模式,將公司、科研機構和中藥材專業合作社緊密結合起來,形成產學研一體化的產業鏈,這種發展模式可以充分發揮各方的優勢,提高中藥材的種植和生產水平。在陜西省內丹參種植適宜區累計建立訂單式丹參基地數十萬畝,形成了“陜西丹參”的種植網絡,以確保中藥材的穩定供應和質量可控。
▲ 丹參種植
產業得到發展的同時,天士力同樣重視保護耕地健康和地下水源生態。為了確保丹參GAP基地自然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積極采取行動,推廣并實施了一系列綠色、環保的種植技術。其中,“低水低肥+生物防治”的種植模式,通過科學的水分和肥料管理,減少資源的浪費,利用生物防治手段替代化學農藥,有效降低對環境的污染。天士力積極引導和鼓勵種植戶采用這一模式,幫助他們從高磷重污染的農業模式向低碳綠色生態環保農業轉型。
三七種植基地
天士力的三七種植傳承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理念,堅持守正創新,融合現代生態與農業等最新發展成果,立足云南生物多樣性資源稟賦,利用生物多樣性“相生相克”和“生境耦合”原理,走出了一條具有天士力特色的中藥創新發展之路。
▲ 三七種植
→ 基地建設立足水源保護農業面源污染是造成地表水體污染的重要污染源,是當前全球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之一。云南省內種植三七的土壤類型主要為紅壤,不合理的施肥很容易導致養分通過徑流、淋溶等途徑進入水體,對地下水和周邊地表水產生潛在的污染危害。天士力采用生態種植管理模式,基地周邊因地制宜建設匯水渠、沉淀池和集水池,用于收集農田初期徑流水,可實現氮、磷等養分的循環利用,也能顯著降低氮、磷外排風險,有效保護水源。
→ 基地建設關注土壤健康
土壤對植物生長來講尤為重要,因此天士力在發展道地中藥材的時候,特別注重土壤的健康管理,對土壤進行改良、使用還原的方法消毒,改善土壤微生物條件,消除一些自毒物質,保護土壤健康。與此同時,還減少農藥使用,合理配施有機無機肥料,讓中藥材產業更加健康地發展。
2023年底,天士力聯合天津現代中藥資源研究重點實驗室相關院校專家們,在國家倡導的促進產學研合作轉化大方針下,以新版GAP建設為契機,圍繞高質量中藥材評價標準及種植提升戰略,建立并完善中藥行業質量標準,發展優良種質資源,推進研究產業化,提升藥材產量與質量,并引領良性的市場行為規范,共同推進藥材資源、藥材行業與中藥事業發展。
目前,天士力已成長為集中藥材種植、中藥飲片加工、植物揮發精油萃取的全產業鏈高新技術企業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未來,天士力將繼續創新發展,致力于生態與產業融合,為中藥材生產現代化綠色發展貢獻力量。
【特別聲明:部分文字及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供學習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贊同其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權或來源標注有誤,請及時和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