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婦樂與西安交通大學線粒體生物醫學研究所開展的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三八婦樂與西安交通大學線粒體生物醫學研究所開展的“黑木耳降低高脂飲食誘導的肥胖大鼠代謝綜合征的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柞水黑木耳有效改善糖脂代謝,酶預消化技術優于超微粉碎法。相關科研成果已發表至foods期刊。
相關成果由校企聯培博士生賈瑩(第一作者,企業技術人員)、陳坤(共同第一作者,企業技術人員)、杜孟剛(第二作者,企業技術人員)、趙琳、成俊宏(企業指導教師)、龍建綱教授(通訊作者,學科指導教師)和劉健康教授(共同通訊作者,學科指導教師)等多位研究人員合作完成。在foods發表題為“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 Attenuates the Progression of Metabolic Syndrome in High-Fat Diet-Induced Obese Rats: Enzymatic Pre-Digestion Technology Is Superior to Superfine Grinding Method”的研究論文。
01、研究內容
在該研究中,采用超微粉碎(SG)和酶促預消化(PD)兩種不同的工藝對柞水黑木耳進行預處理(SG工藝是將柞水黑木耳經多功能破碎機粗碎,再使用氣流粉碎機粉碎至500目;PD工藝是將柞水黑木耳超微粉加入水中溶解,在適宜的溫度和pH下依次經幾丁質酶、纖維素酶、果膠酶等按照特定比例酶解)。分析不同加工工藝生產的黑木耳產品的基本營養成分,建立高脂血癥大鼠模型,比較不同生產工藝的黑木耳產品在高脂飲食誘導大鼠血脂異常脂質調節的效果,測量血清血脂和肝臟中的相應指標,對肝臟及脂肪進行病理檢測,進行轉錄組測序分析,分析肝臟中參與脂肪酸合成和代謝的幾個必要生物標志物的mRNA基因和蛋白表達。
圖1.研究內容概述
02、結果分析
黑木耳產品干預組血脂、血糖及肝功能指標結果顯示:黑木耳干預組均能夠抑制由HFD引起的大鼠血脂異常,降低大鼠血清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提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血糖,改善肝功能,提高脂代謝紊亂大鼠肝臟抗氧化能力。
圖2. 高脂飼喂大鼠的肝臟病理分析
根據肝臟及脂肪病理分析結果顯示,HFD組中大鼠肝細胞出現大量脂肪空泡,部分脂肪空泡合并形成氣球樣變性,肝臟也可見散發細胞結節,模型組出現脂肪肝癥狀。在給予黑木耳產品干預后,脂滴明顯小于模型組,同時較大脂肪細胞比例下降,大鼠肝細胞排列也更加整齊,提示肝臟脂質沉積得到緩解,該現象呈劑量依賴性,預消化液高劑量組減少脂肪累積能力最強。本研究進一步通過轉錄組學測序,發現黑木耳活性成分通過調控肝臟脂質代謝基因發揮降脂作用。
合作研究表明,黑木耳尤其是經預消化處理的黑木耳在改善抗氧化性能、改善脂質代謝紊亂方面更有優勢,為黑木耳深加工產品的開發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創新技術。
03、成果轉化
該項研究是三八婦樂與西安交通大學線粒體生物醫學研究所在深化校企合作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近年來,雙方建立了以龍建綱教授為學術帶頭人的陜西省食品營養與健康創新團隊,致力于開展營養與健康領域的天然產物、線粒體靶向健康干預等基礎研究,開發特定人群功能食品,組建了以劉健康教授、成俊宏高級工程師為帶頭人的陜西省秦創原“科學家+工程師”隊伍,本研究獲得科技部“十四五”重點研發計劃(2021YFD1600400)、陜西省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專項資金項目(2021ZY2-CG-01)、陜西省重點研發計劃(2021ZDLNY03-11)的支持。
根據該項研究成果研發的木耳預消化技術和營養素配伍技術,三八婦樂已開發慕洱湯柞水木耳飲、慕洱鮮生柞水木耳復合飲、三清演義木耳復合肽等6款黑木耳系列相關深加工產品,綜合年產值3000余萬元,充分發揮木耳中食源性活性分子的血糖、血脂調節作用,市場反饋良好。目前已增加柞水等地區就業人數30人,有力支持柞水當地“小木耳、大產業”的創新驅動發展目標。
【特別聲明:部分文字及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供學習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贊同其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權或來源標注有誤,請及時和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處理,謝謝!】
- 三八婦樂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55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