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銷行業如何傳播“正能量”
直銷行業應傳播哪些正能量?在首屆中國直銷行業公眾形象論壇上,安利(中國)副總裁、安利公益基金會理事長余放從經濟、社會、人的三個維度對“直銷正能量”進行了解讀,她就“如何抑制負能量、共建行業公眾形象”提出了倡議“對每一個直銷企業來說,發現、傳播、提升行業正能量;遠離、抑制、消除行業負能量,是企業無法回避的社會責任。”
這是繼去年安利中國區總裁黃德蔭在中國行業公眾形象論壇呼吁“共建行業美譽度”之后,直銷業領頭羊安利再次就“中國直銷行業公眾形象”發聲。
產品質量是生命線
人們談到直銷的經濟正能量,往往認為,直銷企業僅僅是作為經濟主體,在繁榮市場、推動經濟發展方面起到了作用,但在余放看來,以上只是企業最基本的職能。“產品的安全性和高品質,以及直銷所具有的個性化服務,才是直銷業首要而又獨特的正能量。”
首先,是產品的安全性和高品質給公眾帶來的貢獻。
食品安全無疑是當下最熱的社會問題,90%以上的直銷產品與食品有關系。“這決定了直銷行業企業必須更重視產品質量。”直銷是一種關系營銷,主要依靠人與人之間的口碑相傳進行推廣銷售,而且力求鎖定顧客,實現重復消費。產品品質是建立口碑的基點,產品不好,銷售的鏈條就建立不起來。
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的消費者開始追求高品質的生活,但問題是,什么樣的生活是有品質的,錢該怎么花,很多消費者心里沒譜。余放認為直銷行業可以有所建樹。“安利把產品質量當做生命線來看,并倡導健康、美麗、樂活的生活方式。”直銷行業為推動公眾進行品質生活、健康生活的努力,也是行業可深挖的正能量之源。
團結公民做公益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這些年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法制建設、人民福利、社會公平等方面的問題。顯然,要建設更美好的社會,提高老百姓的幸福度,僅僅依靠國家是不夠的,“這些社會問題需要社會各階層一起參與,共同解決。政府也提出了創新社會管理的倡議,號召企業和社會團體來發揮自己的作用。”
因此,余放認為直銷行業理應在公益事業上有所建樹。“在回饋社會、促進和諧上,都應該走在前列,目前有很多同行非常熱心公益,也投入了很多人力物力。”今年上半年,安利舉辦了直銷行業企業社會責任論壇,并集體簽訂了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承諾書。
“成立公益基金會,組織營銷人員參與志愿服務,都是發揮直銷正能量的重要方式。”余放在日前的論壇上呼吁,直銷行業應多組織志愿服務,多參與公益活動。此外,在促進社會文化發展上,直銷行業也可做出貢獻。
讓無力者重拾信心
在余放看來,盡管中國已然邁進商業社會,但由農業社會遺留傳統文化依然根深蒂固。“求穩定的觀念還是很有影響力,人們普遍缺乏創業精神。”而直銷倡導的是一種自主創業的商業文化,鼓勵人們創業,為了夢想打拼。
當今中國社會,在經濟取得長足發展的同時,個人精神層面的問題逐漸凸顯。不少年輕人日漸迷茫,心理失衡成為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也造成了許多社會惡性事件。比如近期發生的汕頭縱火案、河南22名學生被砍等惡性事件,都與人的心態的改變有關。
而直銷行業的進入門檻低,可以讓許多沒有學歷、沒有背景的普通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一份工作、一條出路,融入社會。目前,安利有30萬活躍的營銷人員,這些人不一定一直呆在直銷行業里,有一天也會離開了直銷、離開安利,在其他領域找到自己的位置。
消除負能量是長期戰役
當然,直銷行業也有明顯的薄弱環節,在傳播正能量的同時,負能量也在產生。公眾、媒體會覺得做直銷的人不夠理性;消費者也會認為從業人員愛夸大宣傳、死纏爛打。對此,余放表示:“我們必須正視這些,消除負能量是一場我們和自己的長期戰役。”
作為推銷員,他們希望銷售得更好,賺更多的錢,這無可厚非。但為了賣出產品,夸大其辭、過于熱情,往往令人反感。在正常的商業行為與令人側面的不理性行為之間,只隔著一個字,那就是“度”。而直銷準入門檻低,人員之間的關系松散,每家公司手上都有一大批的銷售人員,這些人行為一旦有偏差,很容易產生規模效應,進而形成社會問題。“管好人,是直銷企業對社會最大的責任。我們一直要求銷售人員遠離傳銷、遠離邪教組織。”余放說。他呼吁,直銷企業要善待銷售人員,盡量去保護他們的權益。“另一方面,也要教育在前,防患未然,同時也要建立相關制度,堵住漏洞,避免把問題拋給社會,成為社會的不穩定因素。”
采寫:南都記者 黎宇琳 通訊員 李曉飛
47%消費者:
感覺直銷行業的
公眾形象好轉
《2012中國直銷行業市場調查報告》統計數據顯示:約3%的消費者對直銷行業的印象有明顯的提升,44%消費者對直銷行業印象有所提升。與此相對應的是,51%的人覺得行業形象沒有發生變化,有2%的人認為行業形象變得更差。
本次報告由九方馬公司委托市場監測機構執行。
49%主流媒體:
更多地報道了
直銷行業的負面新聞
《中國直銷行業公眾形象輿情報告》調查數據顯示:直銷行業在媒體的曝光度奇低,在傳統媒體上的曝光量約為“醫藥行業”的1/6296,保健行業的1/5854。其中行業負面新聞的占到總體的49%,正面新聞只占到31%,其余20%為中性新聞。大多數負面新聞是由傳銷引起的。”、“如果剔除傳銷帶來的負面影響,正面報道的比重將大大提高。本次報告由凱迪數據研究中心執行。
小貼士
非法傳銷與直銷六大區別
區別一:有無入門費
一些非法傳銷公司會收取硬性的入門費,數額在數百到千元不等。也有一些傳銷組織,“以入門認購產品”來收取費用,總之,傳銷通常要收入門費。而正規的直銷公司是不收入門費的。
區別二:有無依托合格產品
非法傳銷組織往往依托“無價值但價格高的產品”,一套只值幾十塊錢的普通化妝品可以標出上千元的價格。而直銷企業的產品標價則相對靠譜。
區別三:產品是否流通
非法傳銷的產品通常不在市場上流通,只作為拉進下一個銷售人員的樣本或者宣傳品。而組織者的收益主要也來自參加者繳納的入門費或認購商品等方式變相繳納的費用,組織者多半利用后參加者所繳付的部分費用支付先參加者的報酬維持運作。
而直銷企業的產品會經由生產廠家通過營銷代表,流通到顧客手中,中間一般沒有其他環節。
區別四:有無退貨保障制度
非法傳銷組織的產品一旦銷售一般難以退換,就算承諾可退,也會想方設法給退貨設置障礙。而直銷企業會為顧客提供完善的購貨保障。
區別五:銷售人員結構有無超越性
非法傳銷以拉人頭來實現獲取收益,銷售人員的結構上往往呈現為“金字塔”式,誰先進來誰在上,是先加入者永遠領先于后來者。而直銷公司不存在這種不可超越性,從業人員在收益上表現為“多勞多得”。
區別六:有無店鋪經營
1998年起,中國政府全面取締非法傳銷,“店鋪雇傭推銷員”模式成了規范直銷企業區別于傳銷的重要標志。非法傳銷組織一般處于無店鋪狀態。
這是繼去年安利中國區總裁黃德蔭在中國行業公眾形象論壇呼吁“共建行業美譽度”之后,直銷業領頭羊安利再次就“中國直銷行業公眾形象”發聲。
產品質量是生命線
人們談到直銷的經濟正能量,往往認為,直銷企業僅僅是作為經濟主體,在繁榮市場、推動經濟發展方面起到了作用,但在余放看來,以上只是企業最基本的職能。“產品的安全性和高品質,以及直銷所具有的個性化服務,才是直銷業首要而又獨特的正能量。”
首先,是產品的安全性和高品質給公眾帶來的貢獻。
食品安全無疑是當下最熱的社會問題,90%以上的直銷產品與食品有關系。“這決定了直銷行業企業必須更重視產品質量。”直銷是一種關系營銷,主要依靠人與人之間的口碑相傳進行推廣銷售,而且力求鎖定顧客,實現重復消費。產品品質是建立口碑的基點,產品不好,銷售的鏈條就建立不起來。
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的消費者開始追求高品質的生活,但問題是,什么樣的生活是有品質的,錢該怎么花,很多消費者心里沒譜。余放認為直銷行業可以有所建樹。“安利把產品質量當做生命線來看,并倡導健康、美麗、樂活的生活方式。”直銷行業為推動公眾進行品質生活、健康生活的努力,也是行業可深挖的正能量之源。
團結公民做公益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這些年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法制建設、人民福利、社會公平等方面的問題。顯然,要建設更美好的社會,提高老百姓的幸福度,僅僅依靠國家是不夠的,“這些社會問題需要社會各階層一起參與,共同解決。政府也提出了創新社會管理的倡議,號召企業和社會團體來發揮自己的作用。”
因此,余放認為直銷行業理應在公益事業上有所建樹。“在回饋社會、促進和諧上,都應該走在前列,目前有很多同行非常熱心公益,也投入了很多人力物力。”今年上半年,安利舉辦了直銷行業企業社會責任論壇,并集體簽訂了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承諾書。
“成立公益基金會,組織營銷人員參與志愿服務,都是發揮直銷正能量的重要方式。”余放在日前的論壇上呼吁,直銷行業應多組織志愿服務,多參與公益活動。此外,在促進社會文化發展上,直銷行業也可做出貢獻。
讓無力者重拾信心
在余放看來,盡管中國已然邁進商業社會,但由農業社會遺留傳統文化依然根深蒂固。“求穩定的觀念還是很有影響力,人們普遍缺乏創業精神。”而直銷倡導的是一種自主創業的商業文化,鼓勵人們創業,為了夢想打拼。
當今中國社會,在經濟取得長足發展的同時,個人精神層面的問題逐漸凸顯。不少年輕人日漸迷茫,心理失衡成為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也造成了許多社會惡性事件。比如近期發生的汕頭縱火案、河南22名學生被砍等惡性事件,都與人的心態的改變有關。
而直銷行業的進入門檻低,可以讓許多沒有學歷、沒有背景的普通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一份工作、一條出路,融入社會。目前,安利有30萬活躍的營銷人員,這些人不一定一直呆在直銷行業里,有一天也會離開了直銷、離開安利,在其他領域找到自己的位置。
消除負能量是長期戰役
當然,直銷行業也有明顯的薄弱環節,在傳播正能量的同時,負能量也在產生。公眾、媒體會覺得做直銷的人不夠理性;消費者也會認為從業人員愛夸大宣傳、死纏爛打。對此,余放表示:“我們必須正視這些,消除負能量是一場我們和自己的長期戰役。”
作為推銷員,他們希望銷售得更好,賺更多的錢,這無可厚非。但為了賣出產品,夸大其辭、過于熱情,往往令人反感。在正常的商業行為與令人側面的不理性行為之間,只隔著一個字,那就是“度”。而直銷準入門檻低,人員之間的關系松散,每家公司手上都有一大批的銷售人員,這些人行為一旦有偏差,很容易產生規模效應,進而形成社會問題。“管好人,是直銷企業對社會最大的責任。我們一直要求銷售人員遠離傳銷、遠離邪教組織。”余放說。他呼吁,直銷企業要善待銷售人員,盡量去保護他們的權益。“另一方面,也要教育在前,防患未然,同時也要建立相關制度,堵住漏洞,避免把問題拋給社會,成為社會的不穩定因素。”
采寫:南都記者 黎宇琳 通訊員 李曉飛
47%消費者:
感覺直銷行業的
公眾形象好轉
《2012中國直銷行業市場調查報告》統計數據顯示:約3%的消費者對直銷行業的印象有明顯的提升,44%消費者對直銷行業印象有所提升。與此相對應的是,51%的人覺得行業形象沒有發生變化,有2%的人認為行業形象變得更差。
本次報告由九方馬公司委托市場監測機構執行。
49%主流媒體:
更多地報道了
直銷行業的負面新聞
《中國直銷行業公眾形象輿情報告》調查數據顯示:直銷行業在媒體的曝光度奇低,在傳統媒體上的曝光量約為“醫藥行業”的1/6296,保健行業的1/5854。其中行業負面新聞的占到總體的49%,正面新聞只占到31%,其余20%為中性新聞。大多數負面新聞是由傳銷引起的。”、“如果剔除傳銷帶來的負面影響,正面報道的比重將大大提高。本次報告由凱迪數據研究中心執行。
小貼士
非法傳銷與直銷六大區別
區別一:有無入門費
一些非法傳銷公司會收取硬性的入門費,數額在數百到千元不等。也有一些傳銷組織,“以入門認購產品”來收取費用,總之,傳銷通常要收入門費。而正規的直銷公司是不收入門費的。
區別二:有無依托合格產品
非法傳銷組織往往依托“無價值但價格高的產品”,一套只值幾十塊錢的普通化妝品可以標出上千元的價格。而直銷企業的產品標價則相對靠譜。
區別三:產品是否流通
非法傳銷的產品通常不在市場上流通,只作為拉進下一個銷售人員的樣本或者宣傳品。而組織者的收益主要也來自參加者繳納的入門費或認購商品等方式變相繳納的費用,組織者多半利用后參加者所繳付的部分費用支付先參加者的報酬維持運作。
而直銷企業的產品會經由生產廠家通過營銷代表,流通到顧客手中,中間一般沒有其他環節。
區別四:有無退貨保障制度
非法傳銷組織的產品一旦銷售一般難以退換,就算承諾可退,也會想方設法給退貨設置障礙。而直銷企業會為顧客提供完善的購貨保障。
區別五:銷售人員結構有無超越性
非法傳銷以拉人頭來實現獲取收益,銷售人員的結構上往往呈現為“金字塔”式,誰先進來誰在上,是先加入者永遠領先于后來者。而直銷公司不存在這種不可超越性,從業人員在收益上表現為“多勞多得”。
區別六:有無店鋪經營
1998年起,中國政府全面取締非法傳銷,“店鋪雇傭推銷員”模式成了規范直銷企業區別于傳銷的重要標志。非法傳銷組織一般處于無店鋪狀態。
- 直銷行業,能量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5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