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康 | 魯南首例菌群移植在蒙山康谷完成應用
2023年11月1日,蒙山康谷運用菌群移植技術將一名健康捐助者的功能菌群移植到了一位患者體內。這是菌群移植在魯南的可及性加速轉化的生動案例和首次臨床應用,為國人健康開辟了一條新途徑、一種新方案。
呂先生今年82歲,作為此次魯南地區首例菌群移植應用者,此前有近40年便秘、30多年的失眠、10多年的高血壓、糖尿病史。至12月14日一個療程結束后,便秘問題基本解決,睡眠時間延長,睡眠質量提高,高血壓、糖尿病有較大改善,已停藥,狀態和服藥時的血糖血壓水平相當。
菌群移植作為微生態醫學的重大醫學創新,以其開創新療法為患者重建健康腸道微生態,從而達到治療疾病、增進健康的目的,這是一種革命性的治療方式。
01
健康之謎:萬病始于腸道
西方醫學之父,古希臘醫學家希波克拉底曾說過,所有疾病都始于腸道。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棲息著多達100萬億的腸道菌群,基因總數是人類自身基因數目的150倍之多,這些“小細菌”與病毒、真菌、原蟲、噬菌體等微生物構成了人體微生態系統。
腸道微生物與人體健康處于一個動態平衡的狀態,腸道菌群平衡一旦被破壞,將引起或促進一系列疾病的發生發展,如結腸炎、頑固性便秘、糖尿病、肥胖、自閉癥、阿爾茲海默癥,以及腫瘤和衰老等等。
據了解,95%的疾病都和腸道菌群有關系,除了胃腸道疾病,腸道菌群還與代謝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免疫系統疾病、腫瘤等息息相關。
基于這些研究,目前醫學界已形成共識:腸道菌群越豐富、微生態越平衡,人體越健康,也就是說腸道微生物已成為解開人類生命健康之謎的一把新鑰匙。
02
菌群移植:開辟醫學“新航道”
基于對“腸道菌群紊亂在疾病發生中作用”的認識,醫生們產生了用健康人腸道細菌來治療人類疾病的想法,這就是菌群移植。
菌群移植,是將經過極其嚴格篩選的健康人腸道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腸道內,重建新的腸道菌群,從而實現腸道及腸道外疾病的治療,這是近年來顛覆性、綠色創新的醫學新技術。
糞便移植的意義就在于重建正常的腸道微生態環境。菌群移植的主要作用機理是利用糞便中有益菌種的生態占位,定植抗力,生物奪氧,免疫調節,降低腸腔pH值(短鏈脂肪酸)和細菌代謝產物的營養等功能,從而減輕炎癥反應,修復腸屏障,解除胰島素抵抗,恢復身體對血脂、血糖的正常調控,重塑患者健康。
目前,“菌群移植”作為一項安全、有效、低風險的醫療新技術,已經用于治療艱難梭菌感染、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便秘及部分代謝性等頑固性疾病。其中,糞菌移植治療難辨梭狀芽孢桿菌感染已經被寫入臨床指南,療效得到充分肯定。截止2020年底,全球約有四十萬菌群移植療法的成功案例。
2013年,菌群移植首次寫入了美國復發性艱難梭菌的治療指南;Science和TIME將菌群移植評為2013年生物醫學的十大突破之一。
菌群移植的出現徹底顛覆了以往西醫從末端入手治療疾病和進行健康管理的模式,開啟人類從健康的源頭入手控制疾病,步入無疾而終的超級健康時代。
03
衛康集團:打響人民健康保衛戰
以菌群移植為代表的微生態醫學是第三代醫學,是目前生命和醫學領域熱度最高、最前沿的領域,被國際醫學界公認為正在給人類帶來一場醫學和健康的革命。
瞄準世界大健康產業發展趨勢,專注于大健康產業的衛康,急速入局微生態產業,創建“檢測+干預”菌群移植商業閉環模式,打響了進軍腸道菌群產業起跑的信號槍。
聯合臨沂大學建立臨沂大學創建臨沂大學再生醫學創新研究院,聚焦“腸道微生態”科學方向,開展臨床研究、臨床診療、菌液和膠囊制備、菌群與代謝物檢驗檢測與分析、功能菌株的篩選與培育、生物信息學分析等工作,建立集產、學、研、用于一體的研究型專業平臺,為重大慢病、難治病等疾病開辟新的治療途徑。
依托蒙山優渥的養生環境及蒙山康谷生命醫養中心完備的醫療設施、團隊,建立臨床微生物檢測技術平臺、微生物制備醫械技術平臺、精準菌群移植治療平臺、微生態醫療大數據云平臺產業集群,打造以腸道微生態為靶點的疾病預防、診斷、治療及愈后評估、營養指導等一體化綜合服務產業鏈,實現以微生態為靶點的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
匯聚專業力量,鏈接產業資源,推動微生態醫療技術產業化創新發展,加快腸道菌群產業化進程,讓腸道菌群檢測與菌群移植走進大眾視野,造福人類健康,在人體微生態領域,衛康打響了一場人民健康的保衛戰。
【特別聲明:部分文字及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供學習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贊同其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權或來源標注有誤,請及時和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