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治友德|張大寧分享大寒養生“兩宜兩不宜”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后一個節氣,根據中醫學順時養生的理論,冬至到小寒、大寒的這段時間,養生應注意“冬藏”、“養腎防寒”、“勿擾乎陽”。此外,大寒是冬盡春來的轉折點,是一年中陰陽轉換的重要時機,所以大寒養生也應“順時轉軌”。
張大寧大師大寒養生分享
大寒養生要注意天人合一,大寒時節意味著凜冬的來臨,寒冷還要持續一段時間。這個時候養腎可以適當食用一些補腎活血的膏滋,配合補腎活血的針法、灸法等,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力,改善人體血液微循環,改善人體心腦血管的供血。
宜做兩件事
1.陽虛者建議以補陽、滋陰的食物為宜,如羊肉、雞肉等;偏于陰虛者以滋陰食物為宜,如鴨肉、鵝肉、木耳等。
2.可以多吃些山楂、柚子、山藥等具有健胃、消食、下氣功效的食物。
不宜做兩件事
1.不宜吃過黏、過硬、燥熱的食物,比如糯米、年糕、炸雞、大蒜、韭菜等。
2.不宜穿過緊的鞋襪、手套,這不利于人體血液循環,不利健康養生。
注意防寒暖腎陽
大寒節氣,天寒地凍氣候寒冷,此時要注意早臥晚起、防寒保暖,避免寒邪侵入體內。
運動要適度,動作宜慢,微汗即可,以免擾動陽氣。建議選擇一些舒緩的運動,比如慢跑、踢毽子、打拳、散步等,起到舒展筋骨的目的即可,不可大汗淋漓,導致陽氣外泄。另外在冰雪天氣里運動要選擇合適的鞋子,注意防滑,避免跌倒發生意外。
此外,雙手搓腰有助于疏通帶脈、強壯腰脊和固精益腎。腰部為帶脈所行之所,特別是脊椎兩旁的后腰是腎臟所在位置,常按摩能溫煦腎陽、暢達氣血。腰部不好的人,建議可以日常工作生活中佩戴護腰,起到一定的保暖、緩解疼痛的作用。
大寒時建議常做足浴防腳寒,足浴水溫40℃左右為宜,水淹沒踝關節處,每次浸泡20-30分鐘,不時添加熱水保持水溫,泡后皮膚呈微紅色為好,泡足后擦干,用手按摩足趾和腳掌心2-3分鐘。
大寒保健穴位推薦
1. 百會穴
百會穴位于前發際正中直上5寸,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聯線的交點處。百會為督脈之要穴,是諸陽集會之處,與各臟腑經絡相通,故有調整陰陽整體治療之用。按摩百會穴對于神經性頭痛、失眠、健忘、目眩、冠心病、高血壓、低血壓、慢性鼻炎、反復呼吸道感染等癥,均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圖片來源網絡
用拇指指腹、食指指腹或掌根置于百會穴處,做順時針和逆時針的按揉,順時針和逆時針,各做五十圈,每天可以揉按2-3次。
2. 太溪穴
太溪穴位于足內側,內踝后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太溪是腎經的原穴。原穴能夠激發、調動身體的原動力。按摩太溪穴有滋補腎陰的作用,適用于陰虛體質偏于腎陰虛的人。
圖片來源網絡
可每天按摩2次,每次10分鐘。大寒天氣干燥,因為燥易傷陰,可適當多揉一些時間,既可補陰,又可防燥傷陰。
特別提示
大寒是“冬藏”與“春生”交接節點,氣溫變化劇烈,復雜多變,是一年流感高發季。從中醫角度來說,“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流感病毒對一些免疫力弱的人群有易感性。建議注意勞逸結合,不要熬夜,保證充分的睡眠,提高自己的免疫力。
【特別聲明:部分文字及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供學習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贊同其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權或來源標注有誤,請及時和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處理,謝謝!】
- 和治友德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55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