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治友德|國醫大師張大寧分享小寒養生要點
小寒時節
進入小寒節氣,就迎來了全年“最冷”的日子。俗語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這一時節養生的關鍵是扶陽補氣。首先要調補脾胃,脾胃健運,才能使進補的食物得到很好的吸收和利用,然后就是非常重要的養生注意事項——補腎。
張大寧大師談小寒養生
和治友德公司全球健康推廣顧問、國醫大師張大寧教授指出,“在天為寒,在地為水,在體為骨,在臟為腎”,冬季氣候特點是“水冰地坼”。養生應順應自然界收藏之勢“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精氣內斂,潤養五臟。若逆自然之勢而行,則會損傷腎氣。
張大寧教授表示,腎為先天之本。小寒是人體一年當中腎陽比較差的時間,應特別注意防寒保暖,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需要適量進補。
冬季補腎應以溫補為主,陽虛的補陽,陰虛的補陰,氣虛的補氣。如果是平時怕冷的陽虛體質的人應多食用羊肉、牛肉、核桃等補陽的食物,而平時怕熱的陰虛體質的人應多吃些雞肉、鴨肉、山藥、大棗、栗子等平補的食物。張大寧教授強調,小寒時節不宜吃大魚大肉、過咸、生冷的食物。
怕冷的女性還可適度補鐵,如動物肝臟、羊肉、牛肉、魚、雞蛋、黑木耳、牛奶、豆類和綠葉蔬菜等富含鐵的食物可增加攝入量。同時,要注意多吃些含碘較多的食物,如海帶、海蜇、海魚等。
另外,此時的飲食可以適當增加苦味食物,少食咸味。因腎主咸,心主苦,咸味太多,腎水變亢,心陽變得虛弱,容易出現寒象。苦味食物有助于解熱去火、清熱潤燥、疏泄內熱過盛引發的煩躁不安,同時還有助心陽。除要少吃咸外,還要忌食黏硬、生冷食物,此類食物屬陰,易使脾胃之陽受損。
張大寧教授指出,冬蟲夏草等中醫傳統藥材可補腎益腎,對于提升身體免疫力有較好的作用。蟲草也好,蟲草菌絲體、其他蟲草屬藥用蟲草也好,都是不熱不燥,陰陽并補,偏于平性,普遍適用于普通人群。
此外,張大寧教授還強調,頭頸要注意風寒的侵襲,容易誘發傷風感冒、頭痛甚至心腦血管的疾病,切忌忽視頭頸部、腰部的保暖。同時可以做一些護腎的動作,例如舌舔上齒齦,例如吞津液。每天晨起微閉口唇,舌頂上頜,還要保障人體任督二脈小循環的暢通。
小寒養生菜譜推薦
山藥木耳煲烏雞
烏雞湯可以起到補腎益氣的作用,并且還有補血的功效,也能夠起到健脾養胃的作用。加上了山藥更突出冬季進補的效果。山藥的柔潤和烏雞的鮮美相得益彰,湯汁乳白鮮味柔和。從營養上講,山藥具有健脾、除濕、補氣、益肺的作用,可逐漸恢復脾胃運化功能,從根本上幫助女性徹底的健康瘦身,紅潤肌膚。加上少許木耳和枸杞,除增加營養之外,木耳還可以起到清除油脂和體內垃圾的作用。
西紅柿燉牛腩
牛肉是肉類中含鐵較多的,也是補氣血,調脾胃的食材,且熱量也不高。補鐵同時還需要注意補充維生素C,因為維生素C可以促進鐵的吸收,加大鐵被人體的利用率和吸收率,添加西紅柿的妙處就在這里,西紅柿富含維生素C,還含有可以抗衰老防癌的番茄紅素。所以這款菜品營養互補,葷素搭配,可以說是滋補良品。
和治友德以“弘揚養生文化、造福人類健康”為使命,經過不斷摸索與創新,結合西方營養學和中醫養生理念,以現代生命科學成果為依據,建立了“飲食養生、行為養生、心理養生”三大養生學說,幫助人們通過三大養生收獲健康。
飲食養生:
通過飲食的調節而達到養生目的
行為養生:
通過有目的的行為而達到養生的效果
心理養生:
通過心理調節而達到養生目的
【特別聲明:部分文字及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供學習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贊同其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權或來源標注有誤,請及時和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處理,謝謝!】
- 和治友德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54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