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經銷商越來越少,直銷靠什么提升吸引力?
今年,90后最大的如今已經33歲,最小的24歲,也已經大學畢業了,大部分都已經參加工作。90后逐漸開始取代80后成為職場和社會的新生代以及中堅力量。然而,從直銷行業領域來看,90后的經銷商卻是越來越少,問題出在了哪里?
直銷的迭代需要新人,團隊每天都在做著拓客這件事,但很多90后,寧愿去送快遞、外賣,跑網約車也不愿意加入直銷大軍,直銷行業針對90后的加入,針對年輕化,靠什么提升吸引力?
挑大梁的90后不愿意做銷售?
如今,80后已經開始逐漸的交棒給90后,后者已經成為現今社會的中流砥柱,最早一批90后已經過了而立之年,成為了家庭和社會的頂梁柱。當80后逐漸老去,90后已經接過了接力棒。
然而根據統計,在直銷行業卻面臨著殘酷的現實,90后的經銷商所占比例并不高,甚至持續下滑,80后依然苦苦支撐著經銷商的主體,企業的年輕化、經銷商的人才梯隊問題并未完全解決。
甚至有不少90后選擇成為體力勞動者,也不愿意去做一名經銷商。而且這部分人群里包含著非常多的高學歷人才,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人同樣不在少數。作為如今社會挑大梁的90后,是真的不愿意去做銷售工作!
這種現象并不止局限于直銷行業,像快消等其他行業,負責銷售的業務員崗位,90后人群都存在人才斷檔。
直銷為什么對90后沒了吸引力?
直銷行業仍舊是70后和80后在挑大梁,經銷商當中,7080這個年代的人仍舊占據著非常大的比例。為什么90后會選擇遠離直銷?
首先,身心壓力。相比較于簡單直接的體力勞動或者其他腦力勞動的工作,做銷售的壓力要大很多。眾所周知,作為經銷商,業績自然是晉升的標桿,也是做好這個工作的基本要求。經銷商的工作內容最主要就是拓客,包括日常拜訪維系穩定客戶資源、拓展全新客戶關系、出差、開會、團建,更重要的是還要把不同企業的直銷制度理解透徹。加上與人打交道的各種人情世故,都需要具備靈活的腦子和超高的情商。整體來說,做經銷商的身心壓力不可謂不大,甚至會影響到日常的生活。
其次,是收入壓力。眾所周知,經銷商的收入跟業績是有直接關系的,掙得是獎金,沒有基本工資,加之前期還要有些小投入,如今經濟形勢之下,基層經銷商的目標達成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在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的當下,很多人會選擇去做觸手可及、收入清晰的事業,這也是為什么90后寧可選擇送外賣、開網約車的原因。
總結來說就是,壓力跟收入兩方面的比較,直接體現在付出和收益比例失衡。所以越來越多的90后并不能被直銷行業吸引。
90后的離開折射出的行業痛點
現實很直觀,我國的人口紅利正在逐漸消失,直銷行業的競爭變得愈發殘酷。對于經銷商來說,就得提高自己的管理和市場運作水平,同時增強自己的各種銷售技能。利用合理的方式方法,將銷售壓力轉移。這也就對企業主和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用更現代的模式轉化經銷商的壓力,無論是0成本創業還是更簡單明了的制度改良,品牌方都已經開始想方設法減輕市場團隊壓力,為拓客增加更多砝碼。當銷售業績不再是壓力的時候,換句話說當經銷商把直銷工作融入日常生活便可以見到收益的時候,經銷商會將工作視為樂趣,這是90后更喜聞樂見的工作模式。
而對于經銷商的收入壓力,還需要摒棄簡單粗暴的“畫餅”模式,銷售過程是一個多樣化、個性化的完成流程,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銷售場景里有著截然不同的表現,當下的直銷行業不再是只依靠線下成交、擁有復雜商業模式的行業,把商業場景和商業模式真正合理地靠近年輕人,把經銷商運營和收入融入日常生活,便解決了擁抱年輕人的痛點。
90后的逃離折射出的行業痛點,理應倒逼管理者在創新模式和市場策略上做出改變和提升,應對當下問題的同時,也是為應對更年輕的00后積累經驗,為未來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