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新華夏之脈app”套牌央企,小心陷入虛假股權項目
“我購買的中國國新三個月已經到期了,他們沒有兌現承諾,現在我該怎么辦呢……”
2022年12月,王女士分別花費7200元和2100元在“中國國新華夏之脈app上”購買了由“中國國新集團”發售的“北京能源債券基金”和“國新興盛投資基金”,并以380元每股的價格購買了228份“國信扶持股權”。
從王女士給出的合同中可以看出,在目前銀行日利率只有0.015%的情況下,王女士購買的這兩份基金債券的日利率高的驚人,幾乎可以達到2.2%-2.7%。
根據合同規定,這兩份投資的收益周期均為90天,合同到期后可以自由交易提現,然而王女士稱,現在早已經到了約定好的收益日,但該平臺卻遲遲無法兌現承諾。這是怎么回事呢?
王女士介紹稱,根據“中國國新華夏之脈app”上的介紹,稱該項目是一個“釋放福報”的國家項目,能夠真正通過股權釋放紅利。想要獲得高額收益也十分簡單,分為靜態收益和動態收益兩種。
一、靜態收益
1、0元注冊就送18元;每日簽到參與兩次抽獎,獲得1.6元;充值200元激活賬號,送38元;輸入支付寶口令獲得0.4元到幾十元不等的口令紅包。
2、購買股權或理財單,每天分紅獲得收益。
二、動態收益
1、三級返傭獎勵,傘下三層內只要有人購買股權,都會推薦獎勵收入。
2、設立“初級代理”、“鄉級代理”、“縣級代理”、“市級代理”、“省級代理”5個代理層級。當傘下人員的注冊人數和激活人數達到一定數量后,會根據不同級別,發放相對應的“工資”。
3、鼓勵團隊人員積極購買產品,根據完成業績的數量,發放獎金或獎品,最高甚至可獲得高級豪車一輛。(具體如下圖)
不僅如此,平臺曬出的營業執照以及各種公告合同的印章,均為“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成立于2021年,是由國務院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
在企查查上,我們查找到的“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也確如宣傳所言,是正經八百的央企無疑。
然而,根據《禁止傳銷條例》界定的傳銷三個特征:
第一是入門費,需要繳納一定的費用或認購一定產品才能獲得入門資格。
第二是拉人頭,發展下線形成上下線層級關系。
第三是團隊計酬,通過直接或者間接發展的人員數量或銷售業績來給上線計酬或者返利。
“中國國新華夏之脈app”如此明顯的建立層級并根據團隊計酬的運營方式已經涉嫌傳銷。
怎么好好的一個由國務院控股的央企竟然涉嫌傳銷了?!
隨著李旭反傳防騙團隊進一步調查發現,在2022年11月,“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在自家官網上便發布了一則企業公告,公告中明確表示“中國國新app”與本公司沒有任何關系,是不法分子冒用公司名義進行的違法詐騙行為。
與此同時,浙江網警在2022年12月也發布了一條警情通報,直指“中國國新”app”和“中國國新華夏之脈”均為詐騙軟件,并已將涉案人員依法立案查辦。
由此可見,這是一起十分典型的套牌詐騙項目。
但是,另一位求助者張女士又告知李旭反傳防騙團隊,自己的媽媽時至今日,還在參與“中國國新”的投資項目,不但不聽勸阻,反而樂在其中。
原來,在2023年3月,“中國國新華夏之脈app”又發布了一條新的公告,公告中稱舊版“華夏之脈app”關停的原因是因為內部出現違規人員篡改數據導致資金異常,新的“華夏之脈app”將于3月1號正式上線。而這則公告的標題和公章,依舊是“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在“正主”和網警紛紛發布通告的情況下,“中國國新華夏之脈app”仍舊如此膽大妄為,套牌正規央企,利用投資者對于國家企業的信任,騙取錢財。
而“中國國新華夏之脈”所說的“中國制造”、“云泊”、“智天”等國家釋放紅利的“真項目”,均已被證實同為“套牌”虛假詐騙項目。
其實,這類套牌項目我們也曾說過很多次,不法分子往往打著一些知名企業的旗號,利用高收益高回報忽悠老百姓,這種行為不但很難讓投資者辨別真假,也讓很多正規企業蒙受不白之冤。
李旭反傳防騙團隊在此提醒廣大投資者,在互聯網騙局之中,沒有一個騙局是沒有漏洞的,只要認真的辨別,一定能找出破綻,就不容易上當被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