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品資金盤又添新成員,“港深交易”平臺目前提現困難
“平臺一直承諾自己是如何便捷、如何掙錢的,起初提現挺正常的,后來就遲遲不能到賬了……”
“充值的錢秒到賬,可是想要出金就以各種理由駁回……”
求助者張先生(化名)告訴李旭反傳防騙團隊,在2022年5月,自己被一位朋友拉入一個名為“港深文化藝術品產權交易中心”(以下簡稱港深交易)的平臺,根據平臺介紹,“港深交易”的注冊地在香港,平臺中心坐落在深圳,是一家從事文化產權交易的平臺。在平臺上,有大量類似“四輪牛小本票”、“中國恐龍郵票”等藝術收藏品產權可供用戶自由交易。
根據平臺的宣傳資料顯示,“港深交易”上市掛牌的品種30多個,總市值近億元,且每一個都連續漲停多日,漲值甚至可達百倍。
張先生表示,看到平臺收益不錯,大家便紛紛“入金”進行投資。起初平臺大盤走向確實很好,用戶們也基本都能順利提現。可是,自從2022年10月以來,用戶們的資金開始出現提現困難的現象,客服一直以多個賬號登錄為由駁回提現。
張先生稱,根據平臺規則,用戶是不能開設多個賬號進行操作的,提交“出金”申請后,平臺會審核app是否登錄多個賬戶進行“出金”,若出現提現失敗,用戶需要向平臺申請駁回,平臺會在5-10個工作日內進行處理,駁回成功后,還需要再等待2個工作日才能重新申請提現。這樣來來回回的操作,有時一筆資金兩個月都不能完成提現,不是“失敗”,就是“正在處理中”。
遲遲不能順利提現的投資者們怨聲載道,“港深交易”為了安撫投資者的情緒,在2022年11月,發布了一則調整出金規則的公告,聲稱因為規則更改,之前提現的用戶根據銀行系統要求均被駁回了,新的出金規則將提現時間調整為“T+0”,并且普通交易商可以按照單筆金額3000元的標準,每周提現兩次。該政策試行一個月后,會逐步增加出金額度并增設白名單用戶。
然而張先生表示,這則通告儼然是一紙空文,依然沒有任何用戶提現成功,連平臺購買的黃金也遲遲不能發貨了。
用戶紛紛向平臺反映情況,而這時平臺管理員又稱,目前大量資金盤“跑路”了,“港深交易“的很多用戶因為之前參與過相關項目,銀行卡被凍結出現異常,換張銀行卡就可以解決。
平臺客服也以銀行卡異常為由,不斷要求用戶重新填寫銀行賬戶信息。然而用戶們無論換了多少張銀行卡,填寫了多少次信息,資金就是無法提現。
無奈的會員以“報警”警告平臺,要求“港深交易”盡快解決此問題。然而,等來的卻是平臺在2023年1月發布的另一條公告。該公告中表示,若想要出金,可以先入金提升出金額度,平臺會根據入金額度開放提現額度與標準,入金10萬以上的用戶平均5次就可以全部提現。
自己的錢提不出來,還要再交新的錢,才能根據要求分批提現?這樣的“霸王條款”讓用戶們無法接受,深覺被騙的用戶只得報警求助。
為此,李旭反傳防騙團隊對“港深交易”進行了一番了解。張先生稱,用戶每次交易是需要先通過銀行網絡轉賬的方式入金,才能在平臺上進行投資。“港深交易”雖然聲稱自己的注冊地點在香港,但是,投資者們匯款的賬戶名卻是“港深深(海南)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根據企查查了解到,這家“港深深”公司成立于2021年,只是一家注冊資金500萬元,實繳資金為0,人員規模為0的小微企業,很有可能只是一家空殼公司。
不僅如此,據部分資金到賬的用戶稱,提現的匯款賬戶是一家名為“遼寧慧獵”的人力資源有限公司,而這家公司和“港深交易”又似乎并沒有什么關系。
我們再來看看平臺上的交易對象,大多數都是一些以郵票為主的收藏品,用戶們是不能夠收到實物的,只是根據每日行情“買入”或“賣出”以此來獲得收益。然而,這些藏品的市值其實都是人為炒作的,其本身并不具備價值。
李旭反傳防騙團隊曾報道過多起收藏品交易平臺關門跑路無法提現的類似事件,這些所謂的網絡收藏品交易平臺,大多數沒有實際的公司,或者注冊了一家空殼公司,自稱合法運營卻拿不出任何資質證明其合法性。
因其平臺并沒有真實產品,所以本身沒有任何造血功能,全靠人為操控大盤數據,再利用新投資人的錢向老投資人支付本金和利息,營造“盈利”的假象,進而獲得更多的投資,然而,一旦有一天沒有新人加入或者無人入資,就會出現提現困難、操盤手攜款跑路等問題,后進場的玩家便成了徹頭徹尾的“接盤俠”。
截至目前,“港深交易”提現困難的問題還在進一步調查中,至于它是否也是打著收藏品交易旗號的“資金盤”,李旭反傳防騙團隊也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