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之韻匠心廿載|行路難,當一以貫之
綠之韻印象|陳亮
二十而立,獨特的韻味和跡象
當綠之韻二十歲的這個春天如期而至之時,一張二十年的歷史長卷也就此鋪開。弦歌紛涌,恭喜綠之韻。
長期發展中的企業一般都會經歷二十歲的生日,湖南綠之韻集團也不例外。就在2023兔年新禧的年份里,他們以務實低調的態度迎接著屬于自己的美好年華。
二十年不長也不短,綠之韻的這個二十歲,應該說有它獨特的韻味和跡象!
首先是綠之韻的氣質。它是一種低調的水性文化,更是一種沉穩的做事風格。創業二十年以來,胡國安董事長和諸多綠之韻伙伴,始終秉承“堅持再堅持”的信念,完成了從一個普通打工人到民營企業家的遞嬗,完成了從小九溪到奔赴大海的人生躍遷。誰都有過創業說,都有過輝煌史,而綠之韻的功勛,是記載在普通大眾的產品使用與綠韻情懷之中。
其次是綠之韻的人文。從2003年一兩間房、七八條“槍”,到后來的三大系列百余款產品、數以萬計的營銷隊伍,他們創造的,是二十年的時間跨度下來的蛻變與壯大,這是生長與發展的奇跡,更是迂回曲折與自我超越的能力。
再次是綠之韻的精神。二十年走過,綠之韻就是“崇德、向善、踐行、感恩”地存在,無數的公益活動,不斷創新的黨建質量,從分銷模式的設立到“三大戰略”的計劃……,他們用只爭朝夕的精神很好地詮釋了什么叫幸福什么叫愛又什么叫責任,他們必將為了自身“雙百億”的目標而行穩致遠。雖然在這二十年間有人加入也有人離去,但是這群樸實的綠之韻人有夢想會奮進,不斷堅持的精神會在成長的方向一路生花。
二十載是一個值得慶祝的日子,也正是綠之韻公司的一場企業發展的“閱兵儀式”。國家的閱兵儀式上看的是實力、亮的是肌肉,展現的是我軍“來犯之敵 雖遠必誅”的魄力;企業的二十年“閱兵”紀念,卻看的是成績、亮的是發展思路,展現的是企業“低調奢華有內涵”的一種心態。的確,當綠之韻二十歲的這個春天如期而至之時,一張二十年的歷史長卷也就此鋪開。
弦歌紛涌,恭喜綠之韻。
廿載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二十年櫛風沐雨,篳路藍縷,山河風光,一路走來,綠之韻的成長不僅是從樹苗長成參天大樹的過程,更是在時光的長河中,留下對社會、對員工、對客戶有意義的精神品質。
猶古人云,“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干一行容易,干好一行卻很難;開始做得好的人很多,但能堅持做到最后的人卻很少。誠然,行路難,但仍有人始終一以貫之。廿載耕耘,擇大健康行業不改初心;數載春秋,于公益天地砥身礪行。這就是綠之韻,在綠之韻的信條里,一以貫之,就是對自己、對客戶、對同仁的使命和責任的全部要義。
“二十年的時間跨度,是生長、是發展、是壯大,也是迂回曲折,不斷超越自我。”這二十年下來,無數綠之韻的高管和事業伙伴們如履薄冰,只爭朝夕,努力把產品體系做精、把各項服務做優、把市場版圖做大,一路風雨一路歌,他們把生命中最為豐富的激情與創造力,都奉獻給了綠之韻。如今綠之韻的產品惠及著社會,綠之韻的精神豐富著每位員工與客戶,這些都凝聚在自身的品牌中,以光、質、善、愛的形式打動著每一個人。
1
讓光,成為歷史的一種記錄
國民的健康是國家最寶貴的財富,大到國家的繁榮和昌盛,小到個人的生存、幸福指數,健康都是第一條件。而從入行開始,做一個合格的大健康行業從業者,做一個合格的大健康企業,是綠之韻每一位員工和綠之韻集團一以貫之的初心。
從2003年初的150平米長沙東塘的簡陋民房做辦公場所,僅有七八個員工、兩三款產品,用借來的五萬元資金啟動,開始破土綻芽。到2010年獲批直銷牌照;從2011年綠之韻攬獲“中國馳名商標”和“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兩項殊榮,到2013年綠之韻被長沙市人民政府授予“利稅過5000萬元企業”榮譽;再到2016年綠之韻榮獲“企業品牌成就獎”;2017年綠之韻推出“四五規劃”擬定“雙百億”目標。2018、2019年連續兩年,綠之韻獲得省知識產權戰略項目資金支持;2019年榮獲“市商標密集型產業示范企業”“省工信工業品牌培育試點企業”“長沙市首批工信小巨人企業”等稱號;2020年獲評“湖南省工信小巨人企業”、“長沙市農業龍頭企業”;2021年被評為“湖南省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022年獲評“湖南省創新企業文化建設先進單位”;2023年獲評“湖南省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稱號。
綠之韻雖初起時清冷孤寂,然曲徑通幽,越過了重重考驗,終迎來了千姿百態,錦花叢生的未來,在這二十年中,綠之韻完成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華麗蝶變。若究其成功的原因,其中最讓人信服的一定是綠之韻始終“以技術服務為導向、以用戶滿意為己任、以為用戶創造價值為使命”。這是一條從最初的彷徨、曲折到“中國夢、綠之韻夢”的大海之濱,茁壯成長地走來。
2
讓質,成為產品的一種生命
商業的成功之道,其根本在于產品的品質。任何客戶,對產品的要求,也一定是品質先行。而品質,正是綠之韻對產品一以貫之的要求與準則。
工貴其久,業貴其專,綠之韻始終本著精而益求其精的“工匠精神”,以及對這種精神的傳承,走上了一條特色發展之路。
二十年來,綠之韻人始終秉持“以產品為導向”發展宗旨,從兩三款產品起步,逐步把綠色發展融入科技生產鏈條,并依靠產學研用模式走上特色發展之路。目前,綠之韻的自主研發成果涵蓋健康食品、護膚品、日用品及健康生活系列等100多款產品。并創立了“韻宜生”“綠韻蘭茜”“享居”三大子品牌。
為了確保為所有消費者提供優質、可靠的產品,綠之韻相繼建設了高標準GMP生產車間、配備智能化食品生產系統、二維碼產品溯源系統、開通400客服直通電話……
如今,從產品的研發理念、到原材料入廠、產品生產、檢測、出廠、發貨、物流、售后形成了整個環節全覆蓋的管控系統,保證了綠之韻旗下的每一款產品能夠擁有高質量的硬指標,更好地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3
讓善,成為企業的一種延續
文化是企業價值推動力,是企業生命之根源。綠之韻在創業之初便將“家文化、水文化”納入企業文化體系之中。
所謂家文化,是源于孔夫子的這樣一句話:“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綠之韻深知,企業存在的意義有兩個:一是為社會創造幸福,二是為員工伙伴創造幸福。
如何為社會創造幸福?綠之韻是這樣回答的:視顧客如父母,相伴終身;視伙伴如伴侶,同心同贏;視同事如兄妹,相親相愛。與顧客同心同舟,與伙伴共創未來,與同事相親相愛。
同樣,如果讓員工伙伴在企業中感到“安”,那么企業才會成為員工伙伴的家,成為大家愿意為之奮斗、守護之地。并在提升員工伙伴工作幸福感、生活幸福感、家庭幸福感、成長幸福感、社會幸福感這五個方面,不遺余力、盡其所能。
而綠之韻的水文化,則是源老子的道德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極致的善就像水一樣。雖然滋養萬物,卻不與萬物相爭。任勞任怨、勇于承擔、謙下自處、大度能容,學習水誠信無偽的準則,也學習水方圓有致的修為。
企業最大的資產是人,綠之韻相信企業與員工伙伴共同向前才是最好的平衡。在深度踐行“家文化、水文化”的同時,也以建立“學習型企業、幸福感企業”作為其一以貫之的行動目標。對全員進行知識、技能、心態、文化四個層次的培訓與培養,力求讓員工、事業伙伴與企業共同學習、共同成長、共同進步。
如今綠之韻的企業文化,正如水一樣,不僅自己流動,還對其他的物體起到了帶動作用。綠之韻的伙伴、員工、客戶,通過互相帶動、輔助成長的方式團結在一起,形成了不可估量的凝聚力。不僅對綠之韻的穩健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也在不斷踐行中,成為了綠之韻一張靚麗的名片,照亮了每個綠之韻人未來前進的方向。
4
讓愛,成為生命的一種習慣
正所謂“德不孤,必有鄰”。在為人們帶來健康產品的同時,綠之韻也未曾忘記踐行企業社會責任,履行自身公益使命。綠之韻相信,當企業懂得愛、付出愛、并堅持不懈的為社會貢獻正能量時,星星之火也必將燎原。
多年來,綠之韻認真參與、積極踐行的愛心活動、公益、慈善事業也正是企業“懂得愛、付出愛”的一種表達,也是對所有員工、大健康行業及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一種號召。
為了發動更多的愛心人士加入到公益事業中,綠之韻發起了”線上線下相結合”及“健康+公益”等創新公益模式,吸引了近十萬名共行公益的愛心人士、志愿者加入其中。
如今綠之韻集團已參與捐助了100多個公益慈善項目;公益足跡遍布全國20多個省份;開展了400多場愛心活動:涉及教育、醫療、賑災、扶貧、幫困等領域,累計捐款捐物達7600萬元;每個數字的背后,都蘊含著綠之韻堅定不渝的“懂的愛、付出愛”的初心。善心、善行、善舉,用行動施愛于人、實際行動踐行社會責任,早已成為綠之韻人生命中一以貫之的習慣。誠如胡國安董事長所言:“在公益這條路上,綠之韻沒有休止符。”
一以貫之,簡之又簡,看似無物,實則包羅萬象。這是綠之韻對堅持大健康事業初心的態度,對消費者換位思考所達到的共鳴,對支援山區、援建學校等公益事業肩負的使命感,也是其履行社會義務的責任所在。
時代在進步,夢想在召喚。雖道行路難,但對綠之韻而言,無非一以貫之而已。“弦歌二十,韻無止境。”綠之韻的未來,我們一起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