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檢察院:非法集資類案件占比居高不下
12月28日下午,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朝陽區檢察院”)召開金融檢察白皮書新聞發布會,對2022年朝陽區檢察院金融犯罪檢察工作情況進行通報。
據了解,今年受理的金融犯罪案件仍主要集中在非法集資類案件,受理數占同期金融犯罪案件受理數的78.8%。但隨著金融領域風險隱患排查化解力度的加大,今年,非法集資類案件數顯著減少,案件數較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2.1%。
非法集資類案件占比居高不下
朝陽檢方表示,在案件類型上,今年受理的金融犯罪案件與去年相比變化不大,仍主要集中在非法集資類案件(主要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和集資詐騙罪)、保險詐騙罪、信用卡詐騙罪等。其中,非法集資類案件仍占比較大,受理數占同期金融犯罪案件受理數的78.8%。
2022年金融犯罪案件各罪名占比
隨著金融領域風險隱患排查化解力度的加大,今年,非法集資類案件數顯著減少,案件數較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2.1%。此外,其他主要罪名的案件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信用卡類犯罪同比下降41.7%;保險詐騙罪同比下降58.1%。此外,在“打擊治理洗錢違法犯罪三年行動”的要求下,檢察機關持續加大反洗錢力度,今年共受理洗錢罪捕訴案件6件6人。
通報還指出,隨著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適用不斷推進,認罪認罰適用率逐步提升。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11月30日,朝陽區檢察院受理的經濟犯罪案件中,認罪認罰適用率達到83.26%。與此同時,追贓挽損效果進一步凸顯,起訴案件追贓挽損率達到49.23%,案件辦理質效得到顯著提升。今年以來,在辦理金融犯罪案件過程中,朝陽區人民檢察院共計移送對內對外線索271件,均已成案;在推進金融犯罪溯源治理中,共向金融機構、租賃物業公司等制發檢察建議134份,全部獲得采納。
老年人成金融犯罪主要目標群體
朝陽檢方還表示,近年來,“銀發危機”進一步深化,老年人成金融犯罪主要目標群體。朝陽區檢察院開展了包括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涉案企業合規改革試點等行動。自2022年4月8日開展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以來,朝陽區檢察院辦理涉養老詐騙案件22件103人、涉企案件137件、開展了企業合規5次。
涉罪形式不斷升級演變,老年人成金融犯罪主要目標群體
通報指出,在金融犯罪案件中,各類案件呈現出不同特點。其中,非法集資類案件涉罪形式不斷升級演變。從傳統形式向古董藝術品投資、影視投資、股權眾籌和信托等領域延伸;投資模式由單一投資人大額集中趨向分化、分散,針對不同收入群體的“精準化”投資項目出現;參與主體更加“多元”,放貸、助貸、公證等多方機構卷入“以房養老”“以房抵押”型非法集資案件中,刑民法律關系交織,案件復雜程度升級。
另外,部分不法分子利用虛擬貨幣作為結算工具,以此逃避監管。一方面不法分子利用虛擬貨幣炒作相關熱點概念,通過發行名目繁多的虛擬貨幣進行非法集資、傳銷等犯罪活動;另一方面利用虛擬貨幣難監管、難追繳特征,將虛擬貨幣作為洗錢、賭博、電信網絡詐騙等犯罪活動的支付結算工具。
通報還指出,今年以來,傳銷案件網絡化趨勢明顯,打擊難度進一步加大。以互聯網為載體的新型傳銷模式呈蔓延態勢。相比于傳統傳銷,該類傳銷犯罪手段更加隱蔽,以網絡商城、會員制購物等為幌子逃避偵查,且傳播速度快、受害群體廣。同時,為規避“三層三十人”的入罪標準,犯罪分子一般采取扁平化的管理方式和相應的計酬、返利模式,并通過多個獨立收款賬戶故意制造出多個獨立傳銷組織的假象,刻意規避刑事打擊。
通報還提到,在部分金融犯罪案件中,犯罪分子利用老年人與社會新興領域脫節程度較高、知識結構更新緩慢、子女客居他鄉等特點,以老年人關注度較高的保健品、保健器材、古董拍賣等為切入口,通過高息返利等噱頭、套路配合無微不至的溫情推銷,不斷向老年群體滲透,使之一步步陷入犯罪分子設置好的金融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