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樂家出席《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
2022年11月13日上午,為共同探討濱海濕地在應對當今全球挑戰的作用以及濱海濕地自身面臨的問題,促進濱海濕地的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藍碳與濱海濕地:氣候、生物多樣性和可持續發展」論壇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順利舉辦。
此次論壇由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海南大學共同主辦,海南大學南海海洋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和美樂家(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共同承辦。海洋、濱海濕地和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政府、高校、研究機構、公益組織、企業界人士代表近300人以線上形式出席。
此次論壇緊密結合《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珍愛濕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主題,就「清單與交易:藍碳履約與市場參與」、「陸海交錯帶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濱海濕地保護與可持續生計」等方面開展了討論,旨在宣傳展示我國濕地保護成效,推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秘書長劉春龍在致辭中指出,論壇聚焦在藍碳與濱海濕地,邀請專家、學者、一線工作人員,共同討論生物多樣性、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議題高度契合了《武漢宣言》“考慮將濕地保護、修復、管理以及合理和可持續利用納入國內立法、計劃或行動,以促進可持續發展目標和其他相關多邊環境協議的實施,以及相關國際協議和機構之間的協同增效”的倡議。
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教授戴民漢做了題為《濱海濕地等近海生態系統碳循環及增匯潛力》的主旨報告。戴院士在報告中介紹了全球碳循環與海洋碳匯、近海及濱海濕地碳匯,并就海洋碳匯提供了「利用自然捕獲和儲存二氧化碳」、「推動將海洋碳匯納入UNFCCC」、「加快海洋碳移除、離岸CCUS的技術創新,并建立相關的管理體系」、「脫碳和可再生能源」、「在科學研究方面開展全方位的國際合作」等政策建議。
會上,來自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海南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濕地研究所、海南大學、上海海洋大學、世界自然基金會、大自然保護協會、中華環保聯合會、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的專家學者就藍碳生態與濱海濕地等話題開展分享與討論。
美樂家(中國)在大會上分享了《種草海洋、萬物生長的美樂家環境公益實踐及愿景》的報告,介紹了美樂家在環保領域的理解和貢獻。美樂家正在通過實際行動聯手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科學、有序地參與包括海草床在內的濱海濕地保護修復工作。同時,作為企業代表,美樂家也唿吁更多企業、組織和社會公眾等民間力量積極參與到濱海濕地及海草床的生態系統保護中。
據了解,美樂家于2022年攜手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發起「美樂家藍碳計劃」,旨在開展海草繁育與種植、海草床擴增以及海洋保護科普一系列的公益活動。作為受邀出席COP14藍碳與濱海濕地論壇討論的代表企業,美樂家是首批關注藍色碳匯和海草床的企業。未來,美樂家將繼續全力投入濱海濕地的保護,為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做出自己的貢獻。
關于《濕地公約》第十四屆
締約方大會 (COP14)
《濕地公約》是全球第一個政府間多邊環境公約。中國于1992年加入《濕地公約》。《濕地公約》現有172個締約方,秘書處設在瑞士。《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于2022年11月5日—13日在湖北武漢舉辦, 在中國武漢設線上線下主會場,在瑞士日內瓦設線上線下分會場,這是我國首次承辦該國際會議。11月6日,大會通過《武漢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