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訶藏藥:心臟是身體的國王,藏醫如何對付心臟病(世界心臟日)
藏醫對心臟疾病的認識歷史悠久
早在公元8世紀的《四部醫典》
就對人體心臟開展了大篇論述
認為心臟是生命的依處
和血液、精氣、意識依存的基地
憑借遍行隆的功能將精華物質
源源不斷循環到血管保證了生命活動
恰似一國之主國王
如果心臟一旦發生病變,則出現神志不安、意識模煳、喜怒無常、精神萎靡、健忘、譫語狂妄及倦怠無力、面色蒼白、容光失華等一系列臨床癥狀。心臟好身體才好,今天是世界心臟日,重點和大家普及下風濕性心臟病。
//
“
什么是風濕性心臟病?
風濕性心臟病(簡稱風心病)是常見的一種心臟病,是風濕病變侵犯心臟的后果。
表現為瓣膜口狹窄或關閉不全,患者中女多于男。受損的瓣膜以二尖瓣為最常見,其次為主動脈瓣,也可以幾個瓣膜同時受累,稱為聯合瓣膜病變。
由于瓣膜炎癥反復發作,瓣膜增厚并縮短、粘連和纖維化造成瓣膜關閉不全和狹窄。早期可無癥狀,隨時間的推移產生心臟增大、心律失常,一般經過10~15年逐步出現心力衰竭。臨床表現是病變的瓣膜區出現相應的心臟雜音;心室、心房增大,后期出現心功能不全等。
“
藏醫藥對風濕性心臟病的認識及治療
人體臟腑解剖形態圖
風心病在藏醫屬于“隆病”的范疇。隆相當于中醫的“氣”“風”,但其作用與含義比氣、風更廣。
從生理意義講,它的功能是主唿吸、肢體活動、感覺思維、循環、排泄,是推動人體正常生理活動的動力。
從病理意義講,由于內外因素,使隆的平衡失調,從而產生各種疾病。
根據藏醫理論,對該病的治療主要通過清瘟熱,祛風,益肺,利痹等形式,實現心肺同治,有效治療風濕性心臟病,常見經典藏藥有三十五味沉香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