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治友德|立秋養生: 防燥潤肺 解暑養胃 護腰護頸 需防霉變
立 秋
宋代 劉翰
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立秋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轉折。在自然界,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蕭瑟成熟。立秋處于夏秋交替時節,早晚清涼,午后暴曬溫度仍然很高,如果不注意,很容易出現心血管疾病等,民間有“秋老虎”的說法,我們更要注重養生。
01 防燥潤肺
立秋后,天氣依然以悶熱為主,中醫認為,此時飲食應該開始慢慢過渡,為迎接秋冬的寒冷打好基礎。夏季主“長”,秋季主“收”,秋季需要固護肺陰,建議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類的食品,包括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蔥及酒等。這些食品屬于熱性,又在烹飪中失去了不少水分,食后容易上火,加重秋燥對人體的危害。
可多進食些芝麻、杏仁、蜂蜜等,既補脾胃又能養肺潤腸,可防止秋燥帶來的津液不足。民間有“秋瓜壞肚”的說法,瓜類大多屬于陰寒性質,老人、小孩和腸胃不好的人多吃容易吃壞肚子。但一些水果卻可以多吃。如梨可潤肺,能夠消痰止咳;蘋果富含多種維生素和鉀,對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葡萄可以預防疲勞,有益氣、補血、利筋骨、健胃、利尿等作用。
02 解暑養胃
雖然立秋意味著秋天的開始,但剛過小暑、大暑,氣溫上還沒進入秋天,桑拿天、雷雨天氣依然較多,天氣悶熱,因此近期還要注意防暑除濕,養護脾胃、預防胃腸疾病。
經過一個夏天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上建議別吃口味太重的食物,也不要暴飲暴食,少吃過涼的食物以及不好消化的食物。比較適合健脾胃的食物有薏米、蓮子、扁豆、冬瓜等。
03 護腰護頸
立秋之后,早晚較涼,稍不注意,就會出現腹痛、吐瀉、傷風感冒、腰肩疼痛等癥狀。此時要注意腰頸部位的保護。
處在空調環境中的人們可以經常喝點姜湯,生姜具有發汗解表、溫胃止嘔、解毒三大功效,可有效防治“空調病”。
04 需防霉變
立秋之時降雨增加濕度大,天氣悶熱,食品、衣物很易發生霉變。一般來說,如果氣溫達到35℃以上,而相對濕度也會增加,這就很容易產生霉變。食用霉變的食物后會發生胃腸疾病,如腹瀉、嘔吐、腸炎和痢疾等。
易霉變的食物有:面包、蛋糕、熟肉、魚蝦、奶、雞蛋、桃、香蕉、甘蔗、大米、豆類等。衣物、床單、被褥發生霉變,同樣會導致皮膚過敏。需要提示的是,封閉式包裝的熟肉打開后,一天內應吃完,如果時間較長,在沒有確認變質的情況下要充分加熱后才可食用。牛奶變質一定不能喝。霉變的大米、面包、蛋糕一定是不能食用的。
- 和治友德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40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