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治友德:世界防治肥胖日—— 別讓肥胖成為健康的絆腳石
世界防治肥胖日
今天是世界防治肥胖日。隨著全球肥胖問題日趨嚴重,世界衛生組織將“肥胖”確定為十大慢性疾病之一,防治肥胖成為國際性的重大事件。為此世界衛生組織把每年的5月11日定為“世界防治肥胖日”。5·11的諧音是“我要1”,最后的“1”代表苗條,通俗地講就是“我要腰”。《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我國已有超過50%的成年人和近20%的學齡兒童超重或肥胖。我國居民超重肥胖問題不斷凸顯,慢性病患病、發病仍呈上升趨勢。18歲及以上居民男性和女性的平均體重分別為69.6千克和59千克,與2015年發布結果相比分別增加3.4千克和1.7千克。城鄉各年齡組居民超重肥胖率繼續上升。
肥胖常常和血脂異常、脂肪肝、高血壓、冠心病、糖耐量異常或糖尿病等疾病同時發生,還可伴隨或并發睡眠中阻塞性呼吸暫停、膽囊疾病、高尿酸血癥和痛風、骨關節病、靜脈血栓、生育功能受損以及某些癌癥等疾病。肥胖可能是這些健康問題的誘因和危險因素,也可能與這些疾病有共同的發病基礎。
如何做到科學減重
世界衛生組織關于減重提出五個黃金標準:“不饑餓、不乏力、不腹瀉、不出現營養素缺乏、不出現身體功能損傷”,根據這個基本原則建立了一個全新的減肥膳食結構,即:通過高蛋白質、低脂肪熱量、均衡營養來控制熱量并實現減重。
在和治友德公司2020年舉辦的“全民健康素養提質升級工程”大型公益講座活動中,原衛生部副部長、中國醫師協會名譽會長殷大奎就如何做好日常健康養護以及科學管理體重進行了科學知識普及,提出要“合理膳食,吃動平衡”。以下為講座分享要點:
1
1
保證食物多樣化
我們要保證日常食物的多樣化攝入,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規定每天我們公民能夠保證12個品種的食物,每周有25個品種,每天的膳食應有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等,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充分保證一些微量營養素的充足攝入。
1
葷素搭配素食為主
肉食要吃,因為肉食當中絕大部分是優質的蛋白,特別是有一些高度的不飽和脂肪酸,但是我們不能吃多,應該是以素食為主。素食中含有人體所需要的糖類、大量膳食纖維、維生素、一些微量營養素等等。我們應保證蔬菜每人一天一斤,水果保證半斤,還有堅果可以每天一小把。
1
做到低脂低鹽低糖
現在中國人在肉食方面吃得多,特別是脂肪。《中國居民膳食指南》規定了一個人每天是25~30克油脂,現在中國人普遍的是超標了一倍。鹽每天應小于6克,最好能達到5克,啤酒瓶蓋平平的一蓋。糖每天在50克以下,如果能少一點更好,特別是人工的糖,像白糖、冰糖、紅糖盡量要少吃。
吃動要平衡
每個人的運動量、活動量、消耗量不一樣,大概平均起來是2500個千卡。實際上有不少人攝入的熱量是高于運動消耗的,平均會多出300千卡左右,導致肥胖發生。《全球營養不良狀況報告》顯示,中國逾3億人屬于超重和肥胖人群。很多慢病都是和超重肥胖有關。我國10年以前就提出了一個“121行動”,一天1萬步,吃動兩平衡,健康一輩子。這1萬步的運動量(建議運動量,實際根據個人情況酌情參考)正好把多余的300千卡消耗掉,當然其他種類的適度有氧運動也是非常好的方式。
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健康的生活方式、科學的體重管理在如今人們忙碌的生活狀態下,顯得更為重要。隨著健康知識的普及,如何合理膳食、吃動平衡越發受到人們的重視。從一頓飯、一次運動開始,讓我們向著健康邁進!
- 和治友德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38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