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利,時刻在起飛,“動”+“變”=“勢”
言
大約是1998年武漢發生洪災之前的那段時光。
我對行業的印象還不及如今這般深刻,差不離,有這樣一類營銷,就是社區中的阿姨們拿著雅芳小姐的化妝品到處串門,并不斷拉著更多的阿姨去重復這一行為。
直到,某位幾乎禿頂的親戚,在一個斗膽烈日的周天下午,闖入家中,硬拉著父親,順帶上我,去參加了一個集會。
第一次參加,人,如此多的集會。
還未被全然廢棄的大樓,一間明明100平左右的房間,沒有任何座位,只是站滿了人。明亮的燈光在搖曳,透過喘不過氣的人與人之間的縫隙,依稀能捕捉住一個穿著筆直西裝的女士,正在快速講解著某樣神奇的物體。
那聲音沒有任何停頓,既像機器一般平滑,又像火藥一般炸裂,至今,我都沒見過有比那位女士語速更快的人了。
只消過了一會兒,父親就以我有很多功課為由,拉扯著剛開始充滿興趣的自己趕緊撤了。
那親戚以送我們為名,在門口挽留了好久,只得失望地搖了搖頭,還干瞪了我一眼—剎那,我終于也意識到自己對于此次闖入和出走的價值所在。
這家難以忘懷的公司叫安利。
安利,從一個名詞變成了動詞,連“奇跡”都無法做到
1959年,安利公司誕生在美國,距今63年。
從她進入中國市場算起,距今也已經27年。
曾幾何時,安利的市場展業側重線下會議活動;面對疫情的叵測與反復,今天,安利通過云會議等線上方式,依然足以向業界表達一些新氣象、新崢嶸。
4月10日,全國安利代理商齊聚云上生日會,時光沒有增加安利公司的皺紋和波瀾,卻饋贈了她更多的活力和激情。
比如,市場人員將本地文化和渠道脈絡融合在了一起,將代理商升級為了社群主。
而社區與愛成為了社交電商轉型成功轉型后,安利新的戰略方向。
安利時刻在起飛,她創造了很多新的,不可思議的里程碑—以及一些新詞匯。
其中,最特別的一個標桿,是她將安利從一個名詞變成了動詞。
大復興時代的年輕人很流行這樣對話,我給你安利一個電影,給你安利一件美美的JK服,一出美美的妝容,一家好吃的料理,一個耳環,一本書……
少男少女們也很喜歡用安利這個詞去表達自己俏皮的情緒,就好比使用YYDS,總有一種不覺明歷的親切感。
然而,作為日常用語,不少年輕人并不知道安利是一家公司,還以為就是個泊來話罷了。
有人知道安利是一家公司,也從不深究她的商業價值,從不問為什么我們要用安利去表達推薦,去表達種草和喜歡。
這便是安利的大魅力,即使人們不那么清楚,不那么了解,也無法阻止大家去喜歡和使用這個詞。
那么安利和普通的推薦到底有什么區別呢?
如果非要用理性的邏輯去思考,然后逼迫出一個合適的結論,我想,安利一詞有點小資,有點情趣,有點浪,還有點粘人。在這個枯燥的大商業時代,安利更顯共情,更容易讓對方感覺舒適和放心。
安利從名詞變成了動詞,可謂是業內史無前例的巨大成績,但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它需要相應匹配的努力—以及時代賦予的一點好運。
無可厚非,直銷從誕生開始就充滿爭議,不少從業人員以暴富的心態去經營平臺和市場渠道,有的人被捧得太高,結果摔得就重,有的人明知不可為,卻硬偏向虎山行,最后以惡性循環的方式,給監管和社會大眾帶去了不少負面輿論。
這些負面輿論讓業內渴望做好營養健康,渴望做好長久經營的企業平臺倍感壓力,很多時候,身處山中的企業家、市場管理者不但要與時代和環境抗爭,還要與內心的疑慮和彷徨抗爭。
想要改變氛圍,改變固有的標簽,很難。
但,安利辦到了。
作為一家成熟的直銷公司,安利自始至終嚴格規范經銷商市場行為,時刻保持自身的清流和清澈。
相對健全的市場培訓體系和服務支持,時刻期待創新的態度和嚴謹的工作環節制定,讓安利的市場渠道總是處于一個較為合適的狀態,既不過熱,也不會降溫。
多方面的局部轉型,都是為核心直銷渠道服務,為代理商服務。
年輕化、多元化、標準化促使市場營銷人員用更幽默,更符合時代特征,但不失專業的話術與世界友好交流。
對于品牌的概念,安利公司絕不停留在媒體維護和監管部門的溝通,規范市場,正直品行是維護品牌的最大賦能。
于是,在不知耗費了多少年的時光之后,安利終于從一個名詞化身成為了一個動詞。
這是一群人的合力達到的終極,結果比奇跡更動人。
渠道怎么走通?安利告訴我們,社區是新方向
4月10日的云會議,安利全球首席執行官潘睦鄰告訴大家,社群是市場的方向,正如潘總的中文名,睦鄰—友好和善的鄰居。
安利戰略時刻體現在公司各項文化中,從點滴做起,達而輕松。
為什么要選擇社群作為落腳點?
實際上,主要理由,來源于疫情對整個經濟的沖擊。
線下活動在疫情的烹熬中,特別是大型活動的舉辦已經暫時成為過去。小型活動,比如俱樂部類型的分享會成為一種新的方向。
這種大約十幾個人的集會和分享在過去幾年早就被提出來了,在實際推行中比預料的更難。它需要花費組織者更多的精力和時間,不斷規劃如何精心布置,如何降低成本,如何加大可能的成就效果和推廣效果,如何展示真正的個人品牌和魅力而不是催促僅有的幾個熟人去付錢。
這樣的小會議對個人素養的要求非常顯著。哪怕在過去是非常成功的市場管理者,也可能無法迅速適應這樣的轉變。
痛點在于如何讓他們快速適應,快速行為,而這些小分享活動中參與的人來自哪里,如何獲得進一步信任,如何找到屬于自己的定制渠道。
痛點在于渠道的構建—只有做對渠道有促進作用的事才是有效和長遠的,才是值得去做的方向。
社群模型印入眼簾,準確的說是鄰里社群模型印入眼簾。它讓小俱樂部分享成為了一種可持續性展業方式,讓渠道的底子更牢靠,更暢通,更簡易。
和親友同事相比,鄰居在疫情階段更具備實際功能性,一起被封在小區,一起囤貨,一起分享好物,一起喜歡上同一件事物。同時,鄰里相聚的時間大大超越了其它線下人際交流時間,占比越大,創造的可能性就越大。
鄰里關系曾經是所有人際關系中最為薄弱的羈絆,如今卻最充滿機遇性,黏性。鄰居們正在升華。
當業內公司苦于陌生市場開發,和如何加大線上轉化率的時候,安利再一次走到了商業變革的頂層。
安利為什么總能走在時代的前列?
當業內巨頭開始轉型社交電商,期待數字化升級的時候,安利公司早已在這些板塊小跑了N年。
當大家開始意識到直播作為線上工具還是具有一定優勢的時候,安利公司的直播帶貨成交數據已經到了一個難以企及的高度。
我們總在問,為什么安利比大家走得快,還快得那么多,還遠的那么多。
很少有人給出一個具體且心安理得的答案。
也許,安利有那么幾點,是很值得學習和思考的。
首先,安利無論過去多少年,都是以經銷商為尊,這里的尊不是畫大餅,而是實實在在聽取市場建議,平等自由地交互建議和想法。
讓服務全面化,這里的服務不僅是提供多方面的支持,更是走入市場人員的心里,細節到一張打印紙,一個包裝的賦能,最重要的是讓經銷商不但從事經營,更能從骨子里發掘、激發其身為主人翁的氣節,主動積極去思考如何破冰渠道,如何帶動更多人的把創業和營銷做的更好。
安利尊重經銷商的需求,企業的管理也是聽從多方建議,去做轉型和調整。
雖然安利如電商和數字化工作做的很早,那也是近乎所有人的一致想法構成了長遠而成功的戰略。
安利的市場人員很有創造性。
安利這次云上會議中,經銷商的發言讓人印象深刻,有個經銷商代表說眼見對面開了旗袍店,自己的流量不行了,就估摸著自己也開一個,對著干。聽起來很感性,但實際上,競爭的意識和不拘一格的思維正是在安利平臺上,能獲得的一種力量。
這種看似很有個性的力量卻充滿共性,這是安利公司賦予市場人員的創新,競爭和積極的態度。這些個性的東西匯聚在一起,成為了經銷商市場對服務的精準呼喚和切實操作。
安利和經銷商很緊密,越是緊密的渠道,越是暢通,也越能適應時代的變化和調整。
從文化上說,安利的經銷商所處區域不同,文化也不同,但均能成為市場體系的一種精神和特征。
新疆市場的代表,可以團在一起,一邊跳舞,一邊做分享。那種家族式,信仰式的成熟關系,在安利這個平臺得到了相當優質的延展。
我們說安利一直在創新,我們認為安利一直看得很遠。
其實,應該這樣說,安利沒想過看得很遠,也不期待自己看得很遠。
安利看得很近,她只是把能做好的每一件小事都做的圓滿,做到實處。實實在在地根據經銷商的需求和想法,每時每刻在保持創新和變化,時刻微調企業的發展,讓市場跟上時代的步子。
時刻保持變化的動態,時刻保持起飛的勢頭,是安利式的派頭和氣度。
唯近落實處,方可遠達戰略。
最后,安利在疫情最難的時候,還能給達到一定級別的經銷商發放補助和支持。
正直,落實的平臺在戰績上得到了證實和表現。就在近期,美國DSN發布了2021年全球100強直銷企業名單(2022年為美國習慣性表達),安利全球依然以89億美元雄踞直銷業榜首。
對安利來說,會員的存量和品牌正在有條不紊地增加和升級,疫情無法阻擋她前進的步伐,注定其在下一個十年,依然會創造更多輝煌。
安利,時刻在起飛,“動”+“變”=“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