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治友德|植樹節:植樹造林 共建美好環境
今天是2022年3月12日,我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植樹節。1979年,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決定將每年的3月12日定為中國植樹節,并組織動員群眾積極參加植樹造林活動。
1979年3月12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發布《植樹造林 綠化祖國》,這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有關植樹節的新聞報道。2020年7月1日起,施行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明確每年3月12日為植樹節,旨在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熱情,積極保護生態環境。
中國植樹節標識
1. 大樹圖形,表示全民義務植樹3至5棵,人人動手,綠化祖國大地。
2. “中國植樹節”和“3.12”,表示改造自然,造福人類,年年植樹,堅韌不拔的決心。
3. 五棵樹可會意為“森林”,由此引伸連接著外圈,顯示著綠化祖國,實現以森林為主體的自然生態體系的良性循環。
植樹節的偉大意義
生態文明建設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重要特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眾追求高品質生活的共識和呼聲。
中華民族歷來講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中華文明積累了豐富的生態文明思想。新發展階段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須下大氣力推動綠色發展,努力引領世界發展潮流。我們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增加森林面積、提高森林質量,提升生態系統碳匯增量,為實現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維護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更大貢獻。
美麗中國建設離不開每一個人的努力。美麗中國就是要使祖國大好河山都健康,使中華民族世世代代都健康。要深入開展好全民義務植樹,堅持全國動員、全民動手、全社會共同參與,進一步激發全社會參與義務植樹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呵護好我們的地球家園,守護好祖國的綠水青山,讓人民過上高品質生活。
我國植樹造林成績顯著
根據“NASA地球”的衛星資料顯示,地球表面的植被面積在過去近20年共新增超過200萬平方英里,相當于多出一塊亞馬遜雨林。其中1/3的植被面積增長歸功于中國與印度,而僅中國一個國家的植被增加量更是占到過去17年里全球植被總增加量的至少25%,位居全球首位。
根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的數據:近20年,我國森林和草原資源快速增加,全國人工林面積達11.8億畝,居世界首位。
植樹與養生
黃帝內經上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于庭,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
春季要順應萬物生長發生的自然規律,放松身體和調節情志。中醫認為:肝主春,對應五行屬木,五味為甜。故春天以養肝為主,保持舒緩愉悅的精神狀態最為重要,尤其是不可暴怒,因為“怒傷肝”。而戶外植樹活動不僅可以適度鍛煉、強健身體,同時還可以放松身心,舒緩精神,可以說植樹造林是利于健康養生的活動。
在生態環境方面,植樹造林對于保持水土、抵擋風沙、治理大氣污染、降低噪聲、調節氣溫、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釋放負離子等方面都有著積極的重要意義。創造健康生態的宜居環境,對于提升居民健康養生素養,創享綠色品質生活來講,也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宜添枝頭點點綠,
莫負三月好春光。
和治友德倡議所有的伙伴們,積極參與綠化祖國植樹造林的公益活動,擁抱春天播種希望,讓我們共同努力,為地球增添一抹綠色,為未來創造美好明天~~
- 和治友德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36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