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銷行業嚴管背后的思考:回歸正道將成為主旋律
近日,北青網健康注意到,多地市場監督管理發布通知加強直銷企業監管和嚴厲打擊傳銷行為。對于新一輪的各地市監局發布的通知,不少直銷企業的從業者表示擔憂,但也不用杞人憂天,強監管之后,必然是柳暗花明。
避免“劣幣驅逐良幣”現象
曾幾何時,直銷行業盛行各種原始股等資金盤上市騙局被媒體陸續曝光。原本直銷企業以銷售產品賺取合理利潤為基礎,逐漸變為追求業績暴增為目的,甚至一度追求直銷業績排行榜的名次,甚至部分直銷企業采用掛靠、資金盤、原始股來刺激市場的手段,本質上就是貪念作怪,沒有耐心踏踏實實開發市場,依靠激進手段來透支公司未來的業績。
隨著“百日行動”的開啟以及各地市場監管發布的通知,彼時不少經銷商以及直銷企業才幡然醒悟,原始股資金盤等暴增項目并不能讓直銷行業發展得更好,反而失去了消費者的信任。回歸銷售產品的本質才能讓行業欣欣向榮。不可否認,直銷行業的強監管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市場發展中存在的“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讓直銷市場回歸理性的業績增長。
“P2P、虛擬貨幣因長期不健康發展才會被‘一刀切’,直銷行業的強監管恰恰說明直銷行業仍有可觀的發展潛力以及社會需求。雖然經歷了許多陣痛期,但是直銷行業仍然屹立不倒,還能夠被各地市監局重視并要求規范發展,從這點不難看出,直銷企業大部分以銷售產品為基礎,而不是拆了東墻補西墻的龐氏騙局,但是因為個別直銷企業觸犯法律紅線、經銷商不自律等問題才造成整個行業的危機以及口碑下滑。”業內人士分析稱。
如今,直銷行業的強監管依然沒有減弱,但是強監管并不代表停止發展。各地市場監督管理局關注直銷企業是否存在問題分為以下幾種:
1、是否有合法有效的營業執照及相關許可證或批準文件;
2、是否有與直銷企業簽訂的有效經銷合同;
3、是否有未經批準從事直銷經營活動的;
4、是否有招募直銷員、組織開展直銷培訓或考試;
5、是否有對直銷產品或直銷企業有欺騙、誤導等宣傳和推銷行為,夸大直銷產品功效,貶低其他同類產品;
6、是否使用與直銷企業披露的信息內容不一致的產品說明或宣傳材料;
7、是否有不按照直銷企業的制定規定為消費者辦理退換貨的行為;
8、是否擅自以直銷企業名義開展新品發布會或產品推廣會等性質的活動;
9、是否強行推銷,以給付報酬或變相給予利益的方式引誘消費者為其推銷產品;
10、對因違規直銷、傳銷以及其他嚴重違法違規行為被依法查處的經銷商,直銷企業是否依法及時終止經銷合同;
11、是否組織、參與傳銷活動或為傳銷活動提供便利條件;
12、是否有其他違法違規行為。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各地市監局發布的通知中,多次強調了行業自律。例如,浙江省發布的維護直銷市場平穩發展綜述顯示,良好的直銷市場秩序是直銷企業發展的必要因素。除了執法發力、監管有力,引導直銷企業誠信自律、推進社會共治十分重要。同時,依托“在浙直銷企業自律聯盟”,及時傳達各項直銷監管工作要求,提醒直銷企業在經營中存在的共性問題,督促其整改和事前預防,守法經營、誠信自律。
回歸成為當前直銷行業新跡象
事實證明,經歷“權健事件”、“百日行動”以及疫情之下的直銷行業已然開始慢慢回暖。回暖的跡象有以下幾種:
直銷牌照審批或重啟。2022年1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了印發《關于全面實行行政許可事項清單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根據《通知》的附件內容顯示,此次清單共計包括996項事項。其中,第429項內容為直銷相關事項,事項名稱為“直銷企業及其分支機構設立、變更審批”,中央主管部門為商務部,實施機關為商務部(審批時征求市場監管總局意見),設定和實施依據為《直銷管理條例》。
“直銷企業及其分支機構設立、變更審批”首次在國務院辦公廳《通知》中提到,從《通知》不難看出,申請直銷牌照的渠道或將重啟,重啟直銷牌照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直銷牌照借、賣、假合作等現象。
經理人、經銷商、“退群”企業回歸。2019年可謂直銷企業“離群”的一年,許多職業經理人、經銷商,甚至直銷企業也紛紛宣布“退群”,大部分經銷商選擇去社交電商、微商等類分銷平臺,而職業經理人選擇創業,部分直銷企業也紛紛轉型社交電商或者是新零售,直銷市場可謂是無人問津。時隔兩年,如今的直銷市場監管環境沒變,但今非昔比,例如益寶、天獅、綠葉等企業回歸。
以上不難看出,一方面,各地市監局對于打擊網絡傳銷形勢越來越嚴,對于社交電商、微商、拼團返利等新型網絡傳銷監管更嚴。特別是2021年底,微商TST庭秘密因涉嫌傳銷被凍結數億資金成為熱點,隨后思埠集團與王老吉“嗶嗨啤”項目因涉嫌傳銷被查,這也說明,頭部分銷類電商資金安全性不高,很容易被監管部門查處;另外一方面,社交電商等平臺熱度下滑,失去高額傭金返利的電商平臺已然成為資本的棄子。
市場活躍度的回歸。由于疫情原因,直銷行業的線下活動一直備受限制。盡管不能開大會,但是通過小規模的會議以及直播演說更能拉進直銷市場的黏性,讓經銷商能有耐心的輔導消費者。此外,疫情之下消費者對于健康的認知達到更高水平,對于養生與保健的消費水平也逐漸增加。
目前,我國大健康產業屬于朝陽產業,值得一提的是,直銷行業的業績中至少70%以上與人的大健康理念有關,近年來相當一部分直銷企業更順應市場發展趨勢逐步轉向健康管理的定位。這高度契合了中國居民消費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要求。
本文來自:北青網健康
- 直銷,直銷企業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36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