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母嬰電商投訴大數據報告發布 這3家平臺頻遭“吐槽”
隨著三孩政策的開放實施,為母嬰電商行業送來一大利好。在消費過程中,產品質量問題是每個寶媽關心的話題。1月11日,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依據“電訴寶”去年全年受理的全國413家互聯網消費平臺糾紛案例大數據,發布了《2021年度中國母嬰電商消費投訴數據與典型案例報告》。
報告顯示,根據投訴量從高到低,被投訴的母嬰電商平臺排名依次為蜜芽、孩子王、德國w家。報告顯示,蜜芽獲“不建議下單”評級、孩子王獲“謹慎下單”評級、德國W家獲“不予評級”。此前,母嬰說、好孩子、寶貝格子等也涉及消費者投訴。
母嬰電商市場規模超萬億元
據網經社“電數寶”電商大數據庫顯示,2021年母嬰電商市場規模為11000億元。
其中,2014年增長率高達111.39%,從2015年-2020年增速分別為,98.34%、38.9%、27.29%、20.37%、18.67%、9.79%增速持平緩下滑,到2021年增速為9.99%,呈上升趨勢。
編輯搜圖
當下,各大電商對這一行業幾乎均有涉足。無論是京東、拼多多、天貓、唯品會等綜合平臺類電商,還是寶寶樹、蜜芽、好孩子等垂直平臺類,亦或是辣媽幫、親寶寶、媽媽幫、寶寶知道等社區類平臺電商,都紛紛上線了母嬰產品的業務。
值得一提的是,拼多多、蘇寧易購等電商平臺首次將兒童節的元素融入618年中大促,分別舉辦“為你讀書”、六一兒童節“開心直播夜”,為電商節“全家桶”增加新的成員。
對此,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高級分析師莫岱青表示,隨著母嬰電商提升增速,無疑將帶動更多投資者搶灘母嬰行業,新品牌和各個細分賽道也將迎來更大增長。
母嬰電商行業亂象仍需警惕
但從大數據來看,母嬰電商存在商品質量、物流問題、虛假促銷、退款問題、凍結商家資金、發貨問題、售后服務、貨不對板等問題,涉及投訴平臺有孩子王、貝貝、德國W家、媽媽購等垂直類電商平臺以及天貓、淘寶等綜合類平臺。
此外,日前新華社披露了“三無”童鞋、“山寨”童裝等2.2億兒童背后的消費“陷阱”,點名了某商鋪和平臺。對此,莫岱青指出,這也從一個層面顯示,母嬰電商仍存在多種問題,應該引起監管部門的重視。同時,各大電商平臺,應根據母嬰商品的特殊性,加強自身監管,質量問題頻發。
他認為商家出售假冒偽劣產品,交易平臺作為第三方若明知店鋪的欺詐行為而無作為,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相關投訴案例
案例一“蜜芽”被指購買跨境奶粉2天降價 不執行7天保價
據電商大數據庫“電數寶”監測數據顯示,2021年北京花旺在線商貿有限公司旗下“蜜芽”共獲得3次消費評級,均獲“不建議下單”評級。同時,“蜜芽”存在售后服務、退換貨難的問題。
2021年11月19日,福建省的薛女士投訴稱,自己于11月16日晚上,在蜜芽寶貝平臺購買一箱6罐愛他美奶粉,支付價格829元。11月19日,薛女士買的奶粉還在運輸路上,平臺就降價到769元,薛女士聯系客服申請退差價,客服不執行7天保價。薛女士想要拒收奶粉重新購買,客服以跨境商品不支持7天無理由退換貨為由拒絕。
案例二發錯貨“孩子王”被指換貨墊付運費未退還
據“電數寶”監測數據顯示,2021年孩子王兒童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孩子王”共獲得10次消費評級,其中,4次獲“謹慎下單”評級、1次獲“不建議下單”評級。同時,“蜜芽”存在售后服務、商品質量、虛假促銷、訂單問題以及退款的問題。
2021年10月10日,重慶市的王女士向“電訴寶”投訴稱自己于9月23日,在孩子王APP購買童裝,第一次發錯貨,換貨讓王女士墊付運費,至今運費未退還,并且再次發錯貨了,也不解決問題。
接訴后,電訴寶第一時間將相關投訴轉交給平臺,孩子王的工作人員發來反饋:已經與客戶達成一致處理意見:客戶退貨,孩子王承擔運費,雙方和解。
案例三“德國w家”被指把風險轉嫁給消費者
“電數寶”監測數據顯示,2021年 “德國W家”共獲得14次消費評級,均獲“不予評級”。同時,“德國W家”存在商品質量、退款問題、霸王條款、物流等問題。
2021年8月2日,廣東省的吳女士投訴稱于7月19日在德國W家購買了3件愛他美鉑金裝嬰幼兒奶粉2+,一件4罐,購買時提示可能有退運的風險。下單后接到郵政提示因為超重不能過關。吳女士申請再寄,運費自己承擔,客服告訴吳女士“退回荷蘭銷毀,所以不能再寄,不退費,不負任何責任。”吳女士不解,之前沒有任何提示,明知會超重為什么不分開寄,購買商品多少是消費者的權利,把商品運到消費者手上是商家的責任。吳女士認為,為了省運費,平臺把所有風險轉嫁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