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萊黑茶億元整合欲3年內IPO上市
熱直銷網快訊:在普洱茶價格“隕落”之后,湖南黑茶儼然成為2012年中國茶市最強勁的“黑馬”。
廣東東莞一直被譽為是中國的茶市風向標。東莞市茶行業協會秘書長盧樹勛告訴本報,2011年,黑茶價格整體上漲三成,陳年黑茶漲幅達100%。東莞專營黑茶的一位經銷商告訴本報,日前他們已接到湖南安化廠家的通知,春節后黑茶產品將出現新一輪的提價,漲幅超過10%。
而在這匹黑馬背后,精明的湖南茶企正奔忙于長沙、益陽兩地IPO賽跑,競相角逐“黑茶第一股”。據本報了解,目前除湖南長沙和安溪本地資本外,新華聯、康師傅、維維豆奶等也將目光投向湖南“黑茶系”。
醞釀IPO
自1993年,浙江省“綠洲股份”上市準備失敗后,中國茶葉進出口公司也同樣擱置了上市路。至今,國內尚無單獨上市的黑茶系企業。不過,安化黑茶的IPO賽跑,并非沒有參照版本和競爭對手。
據了解,湖南長沙和安化本地“黑茶系”茶企悄然競相規范、審計并引進股權投資,為籌劃上市做準備。總部設立在長沙的湖南茶葉總公司、怡清源已在其集團內部,組建了上市辦公室。他們跑馬圈地、快速開店以實現規模效益,其上市計劃醞釀已久。
湖南省茶葉協會秘書長伍崇岳告訴本報,湖南省茶業有限公司是最有可能上市的茶業企業,且其已有準備上市的動作。2009年,湖南省茶業有限公司黑茶實現銷售收入就已達3億元,其中出口創匯突破500萬美元,達公司出口總額的15%。位于益陽市的湖南省白沙溪茶廠有限責任公司(下稱“白沙溪茶廠”)和湖南省益陽茶廠有限公司(湘益)兩家最具代表性的黑茶企業皆為其旗下控股公司。此外,1996年成立的怡清源的運作上市,也已進入實質操作階段。
伍崇岳還表示,湖南茶企IPO一旦完成,將拉動現有規模已過百億的茶葉產業升級。“十二五”期間,湖南要建設中國黑茶產業中心(10萬噸規模),做大一批茶葉品牌、培育一支優秀的“茶葉湘軍”,實現茶葉綜合產值500億元,到2020年實現湘茶“千億產業”的奮斗目標。
據湖南省茶業協會會長曹文成介紹,2011年,湖南省不少黑茶生產企業加班加點生產,有些企業甚至開始實行“兩班倒”,這在歷史上是從來沒有過的。自2011年下半年起,黑茶貨源緊俏,必須先打貨款再提貨,這使得湖南省所有的黑茶企業產量與產值均大幅增長,整個行業沒有虧損廠家,部分企業利潤上漲了近5倍。
湖南省茶葉總公司是安化黑茶系“重要資源”的實際掌控者。該公司旗下有73個茶葉基地,茶葉生產總面積達48.6萬畝。該公司旗下的益陽茶廠是全國最大的黑茶生產廠,2011年產值為2億元。
對于上市,湖南省茶葉總公司總經理周重旺向本報透露,湖南省政府一直關注著公司的上市進展,為啟動IPO做準備,2012年湖南省茶葉總公司將進行全面的股份制改革。
同樣生產黑茶的湖南民營茶企“怡清源”也不示弱。公司對外宣稱,未來5年內將力爭打造中國黑茶第一品牌,該公司企劃部楊玲向本報透露,2012年公司將正式運作上市相關事宜。
抱團整合
當長沙茶企“黑茶造勢”如火如荼之時,作為湖南黑茶的主要產地——益陽安化也并不甘心。“這就如同茅臺,對水、產地、空氣濕度要求十分嚴格。只有在安化本地生產的黑茶才算得上上乘,這一品種除了安化產品就難以保證品質。資源都在益陽,不能讓外地企業拿到最大利益。”益陽市茶葉局局長李建國對本報如是說。
黑茶中的珍品——“千兩茶”成品上形成的一層金黃色的“霉”,當地人俗稱“金花”。金花的形成方法屬于國家二級商業機密,也是安化本土黑茶的核心機密所在。2011年,在第五屆中國茶業博覽會上,由湖南白沙溪茶廠生產的一款“千兩茶”即售出200萬元的天價。
從2007年起,安化縣政府即每年拿出1500萬元用于發展安化茶葉生產,重塑安化中國黑茶產銷大縣形象。安化縣茶葉辦工作人員向本報提供的數據顯示,到2012年初,安化縣茶園面積近20萬畝,茶產量是3.16萬噸,產值是34.6億元。安化縣的茶葉加工企業達70家,其中36家企業被授權。按照規劃,安化縣下一步發展目標是努力培育3~5家年產值超過5億元的茶葉龍頭企業,重點建設1000個安化黑茶旗艦店。
安化地方政府還規定,每建一個茶園,政府補貼1000元,改造一個茶園,政府補貼500元。
盡管安化有著獨特的黑茶資源和優厚的政策扶持,但本地最大規模的老牌安化茶廠現已被中糧并購,另一大型茶企白沙溪茶廠也已成為湖南省茶葉總公司的控股企業。
為了不讓外地茶企拿走資源盡收漁翁之利,益陽市和安化縣已將“安化黑茶”納入經濟發展的戰略資源,益陽官方和當地茶企一直醞釀整合當地黑茶企業組建大型集團抵御“勁敵瓜分”。
益陽市茶葉局長李建國告訴本報,他年前率隊到北京與幾家大型風投公司談了本地茶企整合事宜,且已得到資金保證,計劃形成一個大型本土黑茶企業,醞釀2~3年內IPO上市。
安化農業局副局長曾學軍也表示,目前國內已有兩家著名風投公司和三家上市公司與安化進行了實質性對接,合作已提上議程;凈資產為5000萬的湖南久揚茶業公司總經理徐佐華對本報說,他們近期的目標也是上市。徐佐華坦陳,公司已與新華聯就合作事宜談過三四輪。
過去安化茶葉企業多為當地民營資本進入,難以形成大品牌。曾學軍表示,如果能夠上市融資,就能改變過去傳統經營模式,提升當地品牌。安化政府也在積極幫扶境內大型黑茶生產企業試圖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商業模式引來VC注資,通過資本介入完成IPO,拉動產業規格化發展。
談及上市路徑,李建國表示,“安化黑茶茶企可能不會選擇借殼上市,而是由政府整合,組建成規模型集團,引入風投直接在內地IPO。”
目前專營黑茶的久揚茶業、華萊生物科技、高家山茶廠、國津茶業、晉豐厚茶行等企業的營銷網絡已延伸至全國各地。
實際上,安化黑茶產業雖然具有一定優勢,但也存在諸多掣肘,游資炒作成為最大隱憂。
2010年底開始,益陽安化縣一些中小型黑茶廠里2005、2006年的陳茶都遭遇了掃貨式的收購,這一現象持續至今。“過來掃貨的,主要以廣東東莞一帶的富商為主。”曾學軍介紹。近兩年來,收購并囤積安化黑茶的人并不鮮見,主收陳茶。
黑茶游資炒作的策源地在廣東東莞,僅廣東一省的黑茶收藏者數量已超過20萬。2011年8月,曾有一東莞富商帶隊以考察的名義來到安化,“這個人實際就是個安化黑茶囤積者,每一年,他都要派人兩次前往安化,大量收購陳茶,為了囤積黑茶,到目前為止,他已經花了兩個億。”曾學軍說。
安化黑茶中的極品——千兩茶(36.25公斤)最后的成品出廠時只有不到2000元,茶廠“利潤并不多”,但市場價格則達到了3000元左右,到了珠三角零售至少要翻一番。“最大的利益被經銷商和炒茶的人拿去了。”
- 華萊,黑茶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3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