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了!青海日報等多家主流媒體爭相報道,金訶藏藥備受矚目
# 青海日報再頭版報道金訶藏藥#
青海發展特色產業大有可為,
也大有作為
而藏醫藥正是高原
極具特色和活力的產業
12月20日
青海日報再次頭版報道金訶藏藥
人民網、光明網、騰訊網等
各大主流媒體紛紛轉載
金訶藏藥又雙叒叕全網刷屏了
《青海日報》(2021年12月20日 第1版:頭版)
▽
人民網、光明網等主流媒體報道截圖
▽
青海日報報道
部分原文
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考察時強調,推動高質量發展,要善于抓最具特色的產業、最具活力的企業,以特色產業培育優質企業,以企業發展帶動產業提升。青海發展特色產業大有可為,也大有作為,要積極營造鼓勵、支持、引導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環境。
高原特色資源精深加工和生物醫藥全產業,作為青海特色產業,誕生于這片雪域高原,也扎根于這片土地,在它的身上滿是青海的印記。在藏藥獨有的馨香和高原特色資源精深加工產品的魅力中,可以感受到來自青藏高原“超凈區”的問候,也可以讀到青海的歷史文化、民族文化和新時代的奮進姿態。在這些高原特色產業不斷為市場所認可和接受的過程中,青海的風土人情與綠水青山也不斷被更多人熟知,青海成為越來越多人心中的詩與遠方。
如今,高原特色資源精深加工產業和以藏醫藥產業為代表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規模效應顯現,在產業的不斷升級中走出了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青海發展特色產業大有可為,也大有作為。”來自青藏高原“超凈區”的饋贈正在有可為有作為的路上昂首前行。
說好“青海情”
打造產業文化底蘊
青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不僅聚集著企業,更有一處獨特的文化地標——青海藏文化博物院。
走進博物院,我們也走入了藏醫藥的奇妙世界。這里收藏有榮獲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的“中國藏族文化藝術彩繪大觀”,以及榮獲吉尼斯紀錄的“藏文書法長卷”,是世界上唯一一座以藏醫藥為主題、藏文化為特色的綜合型國家一級博物館,是青藏高原獨具特色文化地標、旅游地標及宣傳“大美青海·旅游凈地”的金色名片,年訪問量達26萬人次。
藏醫藥具有獨特的理論體系,也富有本民族的特點。近幾年,我省不斷加強藏醫醫療機構基礎設施和服務能力建設。目前全省有藏醫(含蒙醫,下同)醫院28所,其中達到三級甲等藏醫醫院1所、三級乙等藏醫醫院2所、二級甲等藏醫醫院20所,全省藏醫執業(助理)醫師注冊人數4101人。青海,已基本形成以藏醫醫院為主體、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藏醫館為基礎,民營藏醫醫院和診所為補充的藏醫醫療服務體系。
經過近千年的發展,藏醫藥成為藏族先民的智慧和他們給予子孫后代所留下的寶貴財富,成為祖國醫藥學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這些厚重的歷史積淀成為了藏醫藥產業全鏈條發展最深厚的文化底蘊,讓藏醫藥在產業發展的路上走得更加鏗鏘有力。
我省各級藏醫醫療機構不斷加強藏醫藥文化建設,通過開展藏醫非藥物療法、設置古籍文獻收藏室、藏藥標本展覽館等,加大藏醫藥文化傳播、普及教育。藏醫放血療法等5個藏醫項目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十余個藏蒙醫藥項目被列入省級非遺名錄。金訶藏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訶藏藥)等企業更是努力說好“青海情”,去年6月,金訶藏藥開始搭建電子商務團隊,上線藏有引力App,同年,搭建康養業務團隊,培育藏式康養小院,通過線上線下共同發力,以藏文化聯接世界。
打響“青海造”
特色產業走向世界
隨著生產車間工人穿好工作服,戴好帽子,經過消毒,聞著撲鼻而來的藏藥馨香,走進金訶藏藥正在滿負荷運轉的安兒寧顆粒生產車間,現代化,是生產線給人的第一印象。
在提取工序中,工作人員將藥材進行提取、濃縮、收膏等工序,浸膏經檢驗合格后,通過制粒、總混后,再經檢驗合格的顆粒便進入了全自動包裝線,再經精準分裝、裝盒、裝箱……通過成品檢驗,安兒寧顆粒便“誕生了”!
潛心“青海創”
產業轉型內力十足
在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中,青海中藏醫藥特色優勢功不可沒,中藏醫輔助治療取得了顯著的臨床治療效果。
近年來,我省藏醫藥科技創新取得新突破。組織舉辦“尼瑪國醫大師學術思想研討會”和“全國名中醫經典傳承論壇”,傳承整理6位名老藏醫學術思想和醫技醫術,篩選推廣100余項藏醫特色診療技術或適宜技術。藏醫藥標準化進程加快,2019年制訂藏醫藥標準5項,2020年制訂3項。全面開展藏醫藥創新研究,實施藏醫藥文獻數字化工程,建成13個藏醫藥專業數據庫和青海省藏醫藥信息網絡平臺。由省藏醫藥研究院牽頭建設的“藏藥新藥開發重點實驗室”被科技部批準為第三批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
從青海走向世界,
從過去走向未來,
青海努力用好
來自青藏高原“超凈區”的每一份饋贈,
生物醫藥和高原動植物資源精深加工產業,
今日可待,未來可期。
金訶藏藥作為青海藏藥龍頭企業,
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