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跨境電商面臨新機遇,疫情后逆勢增長超過20\%
10月18日,第七屆中國(連云港)絲綢之路國際物流博覽會在江蘇連云港舉行。會上,據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所發布的《中國暨全球跨境電商發展報告(2021)》(以下簡稱“《報告》”)顯示,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保持快速增長態勢。
不僅如此,10月20日,尼爾森IQ發布調研數據顯示,疫情后電商流量均有大幅度上升。而中國出口電商憑借高度靈活性,逆勢實現超20%的高速增長。
可以看出,中國跨境電商行業經歷數年的積累蓄力,正在迎來快速發展的“黃金期”。
“宅經濟”相關的跨境電商品類快速增長
海關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額達1.69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可比口徑計算增長31.1%。其中,跨境電商出口商品總額達1.12萬億元,同比增長40.1%,占總額的66.27%。
《報告》顯示,與“宅經濟”相關的跨境電商品類正迎來快速增長。出口方面,2020年上半年,“宅經濟”相關商品品類同比增長近90%,家用電器、個人護理、室內運動娛樂等品類表現突出;2020年下半年,涉及到日常隔離必須、在線娛樂、寵物用品等“宅經濟”商品的消費需求再度上升。
進口方面,2020年全年仍是以進口食品、美妝和保健品為主,其中進口方便面、速食湯、速食米飯、面包機和面條機等“宅經濟”商品銷售成倍增長。如進口方便面銷售同比增長12倍,面包機銷售同比增長400%,面條機同比增長280%。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目前,中國跨境電商占外貿進出口比例為17%;而跨境電商商業模式主要分為B2B、B2C兩種,其中,跨境電商B2B模式是外貿主流。數據顯示,跨境電商90%是B2B模式,零售部分僅占外貿進出口較小比例。
據商務部統計,2020年,中國海外倉數量超過1900個,分布在俄羅斯、日本、韓國等國家及歐美、東南亞、中東等地區,其中北美、歐洲、亞洲地區占90%。2020年,中歐班列持續保持逆勢增長和安全穩定暢通運行,全年開行12406列,同比增長50%,首次突破“萬列”大關,是2016年開行量的7.3倍。
可以看出,中國跨境電商行業經歷數年的積累蓄力,正在迎來快速發展的“黃金期”。目前,全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簡稱“跨境電商綜試區”)擴容至105個,跨境電商5年增長近10倍。
中國跨境B2B出口市場增20% 新冠疫情影響,全球傳統外貿及實體經濟均受到沖擊。10月20日,全球監測和數據分析公司尼爾森IQ公布最新研究指出,世界主要各國在疫情后電商流量均有大幅度上升,新興國家增長成熱點。作為全球外貿數字化引領先鋒,中國跨境B2B電商發展面臨新機遇。
其中,美國、墨西哥、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同比增幅均超過110%,俄羅斯和印度同比增幅超過90%。盡管新興國家增速明顯,考慮到原市場體量的龐大以及較高的增長,成熟市場依舊是中國B2B跨境電商的主要目標,其中美國、新加坡、俄羅斯、英國等仍為貿易重點。尼爾森IQ數據顯示,在中國B2B跨境電商賣家目標出口市場中,美國占比為43%,新加坡、俄羅斯、英國分別為25%、24%、21%,遙遙領先于新興國家。
穩定的外貿供應鏈優勢為賣家在國際市場拓展提供機會,中國出口電商流量逆勢實現超20%的高速增長。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和中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加強,為跨境電商提供良好的產業基礎和生態環境。隨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技術與跨境電商研發生產、物流配送、精準營銷等環節逐漸融合,中國跨境電商在技術層面取得領先優勢。
據商務部統計,截至2020年5月,中國政府已先后與138個國家、30個國際組織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與越南、新西蘭、巴西、意大利等20多個國家建立長效雙邊電子商務合作機制。此外,RCEP協定的簽署更對促進出口電商產業升級以及延伸貿易半徑等方面產生積極作用。
此外,《報告》還指出,未來,中國跨境電商發展將呈現四大趨勢:以B2B為重點,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還將持續擴大;以新技術為引領,跨境電商生態鏈將持續優化升級;以數字貿易為引領,跨境電商服務類產品規模將增大;以新興市場為方向,跨境電商出口將迎來新發展。
文字:新浪潮 綜合財經網、北京商報、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