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食安泓受邀參加2021年廣東“健康絲綢之路”國際合作論壇
健康產業如何實現數字化轉型?中國健康企業在轉型中有哪些痛點?9月24日,2021年廣東“健康絲綢之路”國際合作論壇在廣州舉辦,該論壇以“健康責任與數字健康”為主題,圍繞健康數字化轉型、世界科技前沿、疫苗研發與全球抗疫等重點議題展開深入研討,分享尖端創新視角。
專家院士聚首廣州
與會者包括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斯坦福大學結構生物學教授邁克爾·萊維特,中國科學院院士魏于全、國醫大師張大寧、中國保健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徐華峰、天津和治友德制藥有限公司董事長韓金明、中食安泓(廣東)健康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黃祥泓,以及來自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等。
國醫大師張大寧
該活動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廣州市委員會、廣州九方馬企業管理服務有限公司、睿智醫藥、中食安泓(廣東)健康產業有限公司聯合承辦。
數字技術在健康產業有初步應用
疫情發生后,中醫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也讓世界對中國中醫藥文化有了新的認知。
天津和治友德制藥有限公司董事長韓金明說,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過程中,中國堅持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充分發揮中醫藥治未病、辨證施治、多靶點干預的優勢,有效、快速地控制了疫情。
他表示,該公司將向全球推廣中醫藥養生文化,在各國普及科學的健康安全防護知識,提升民眾綜合健康素養水平。
當今,數字化、智能化進入各行各業,成為拉動經濟健康且快速發展的重要助力之一。在健康醫療產業,數字化轉型也在進行中。
在論壇上,諾貝爾獎化學獎得主、美國科學院院士邁克爾·萊維特通過對世界各地新冠肺炎數據的追蹤,借助建構數據模型,研究和尋找暗藏其中的規律。他指出,數字健康在未來有很大的發展機遇。
國際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院士張黔表示,開發并利用以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為代表的數字技術,以全面提升健康管理、醫療服務,成為全球共識的發展方向。
在張黔看來,數字健康現已有應用基礎,未來還將有更多發展機會。
“人工智能、AI技術現已在醫學的影像、輔助診斷、藥物研發、健康管理、疾病預測等方面均有應用。”她說,機器人在醫療健康領域也發揮了不少作用,如手術機器人、康復機器人、醫療機器人、輔助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等。
另外,數字療法也有了進一步發展。“以數字科技支撐的個性化服務利用遠程的智能評估,制定個性化的應用營養處方,治療過程全程監控,利用AI實現智能管理等,均是數字療法的實際應用。”
產業市場仍存在三大痛點
健康產業如何實現數字化轉型?中國保健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徐華峰從路徑、優勢、痛點、方向四個方面展開分享。
中國保健協會秘書長徐華峰
“健康產業實現數字化轉型應從優化消費者的體驗感出發,提高企業效率、降低成本。”徐華峰說,優質的服務基礎,堅實的用戶基礎及豐富的數據入口是中國健康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的優勢。但現在市場情況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是固化的營銷模式及市場,無法適應變革的數字化市場;其次,傳統思維導致很多企業不缺現金,不愿意跟資本對接,不愿意上市;再者,簡單地從線下到線上轉化,沒有利用好數據資源,沒有達到一個共享共贏的產業局面。
基于此,他提出,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個性化、多樣化、精準化健康服務,健康企業應積極且充分利用大數據,未病先治,并注重管理與服務質量的提升。
中食安泓是數字化轉型較早的健康企業代表。中食安泓(廣東)健康產業有限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黃祥泓說,該公司提出的“全生命周期數字健康管理”,是根據生命周期各個階段人體存在的健康隱患,采用科技化、數字化手段進行全面監測、全程干預,為用戶提供生活飲食習慣培養,運動健康規劃,形體管理、營養調節、預防疾病等服務,幫助大家保持健康身體。
“通過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將健康管理的關口前移,精準降低健康損害的發生概率。”黃祥泓說,該公司現還聯合廣東省科學院微生物所、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暨南大學理工學院等成立數字健康產業創新聯盟,旨在促進數字健康產業的發展,構建產、學、研、用于一體的新型數字健康生態平臺。
- 中食安泓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31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