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當領導,上臺要趁早”,別讓“傳銷式演講”進校園
“勵志演講”和“傳銷式演講”都能夠帶動學生情緒,二者易混淆,難辨別,但并不意味著學校就可以不用對演講內容把關。
全文1130字,閱讀約需2分鐘
新京報評論員 丁慧 編輯 劉昀昀 實習生 韋英姿 校對 吳興發
▲網傳爭議性演講視頻截圖。
“要想當上總裁,必須征服舞臺!”“要想當上董事長,必須學會演講!”“要想當上領導,上臺就要趁早,未來我一定會成為了不起的人物,你們同意嗎?”“同意!”日前,貴州遵義市私立建國中學因為這段爭議性的演講視頻,引發全網關注。
9月16日中午,遵義市教育局和紅花崗區教育局工作人員稱,暫未接到相關反映。待了解具體情況后,會立即聯系工作人員對相關問題進行核實。
當晚,遵義市私立建國中學校方在采訪中回應稱,該事件發生在2018年4月,正值學校開展第二屆校內門球賽,當時學生獎品由遵義市門球協會和遵義市老體協贊助。校方通過遵義市門球協會邀請了鄧利炮到校做勵志演講,目的是給學生沖刺中、高考加油打氣。
校方強調,網傳視頻中,演講的小孩并非本校學生,而是鄧利炮的徒弟,他在鄧利炮演講結束后,為了給學生作口才示范,才進行此演講,且視頻經過剪輯處理,校方已向當地派出所報案。
▲學校回應“爭議性演講視頻”中的演講者身份。
張愛玲的“出名要趁早”很出圈,這位孩子口中的“當領導,上臺要趁早”也出圈,可意義完全不同。雖然校方稱這只是鄧利炮徒弟的“口才示范”,但當一位孩子沖著一群孩子喊出這段話時,畫面還是掩飾不住的荒誕。
視頻中,三句恢宏又押韻的排比句一氣呵成,讓人難以想象這是從一位孩子口中喊出來的。“總裁、董事長、領導”這三個象征成功的身份被特地強調,并鼓勵臺下學生去追求。這畫面不像是“口才示范”,倒更像是“傳銷洗腦”現場。小小年紀的孩子,跟所謂的培訓大師一模一樣的口吻,這正常嗎?
除了演講者的話術過于洗腦外,文本過度強調追求成功的單一價值觀,這樣的“口才示范”內容也不應該出現在校園內。
在這段“口才示范”中,“了不起的人物”等同于“總裁、董事長和領導”,處處強調對身份和地位的追求,價值觀單一,忽視成功的多元化,對于學生極具誤導性。學生仍在成長期,被灌輸這樣的價值觀,還怎能擺正心態?
編輯搜圖▲網友評論截圖。
現實中,不少中學為了鼓勵學生,都會舉辦勵志演講,請一些校友、名人、名師為學生加油打氣,鼓勵學習,這本身無可厚非,正向的語言激勵對學生勤奮學習能夠起到積極作用。
但這也給了“傳銷式演講”渾水摸魚的機會。“勵志演講”和“傳銷式演講”都能夠帶動學生情緒,二者易混淆,難辨別,但并不意味著學校就可以不用對演講內容把關。
二者的區別就在于傳遞價值觀的不同。勵志演講,鼓勵學生努力、勤奮、而不“規定”成功;“傳銷式演講”過度強調金錢和權利,話術極具洗腦性和煽動性,這些是學校需要警惕的。
從鍛煉孩子口才的角度來看,也給家長提個醒,對于傳授這樣的“演講技巧”的師父,不拜也罷。同時,也期望學校能夠引以為鑒,在為學生帶來“勵志演講”的同時,也要警惕“傳銷式演講”進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