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值600萬,網絡銷售無中文標簽化妝品被扣押!
根據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進口化妝品沒有中文標簽將被重罰。近日,九龍坡區市場監管局執法支隊、楊家坪市場監管所就查獲了一起利用網絡銷售無中文標簽化妝品案,貨值600萬元藏于居民樓的無中文標識化妝品被扣押。
九龍坡區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接到了一起關于化妝品的投訴,楊家坪市場監管所執法人員介紹,據消費者投訴,其通過淘寶網的一外國直郵店鋪購買了化妝品,用后出現了不良反應,懷疑買到了假貨。
接到投訴后執法人員來到了該店,其位于楊家坪商圈的一棟三室居民樓里,住宅已經被改造成辦公室模樣,除了客廳擺著電腦、辦公桌椅,其余房間均作為庫房,存放著各種化妝品、護膚品。
現場,除了執法人員還有一對50多歲的夫婦及一位年輕女性員工在場。據了解,店老板是這對夫婦的兒子,在德國留學,通過網絡經營銷售國外的化妝品。淘寶顯示,其經營的直郵店已有12年,為雙皇冠店鋪。其銷售的產品包括海藍之謎、法兒曼、萊伯尼、瑞妍、赫蓮娜、香奈兒等高端品牌化妝品,而這些化妝品都沒有中文標識。在一些A4紙文件中,還有外文和中文的對照翻譯及銷售記錄。這些化妝品銷售價格總體而言要比市場價便宜,不少產品差價可以達到數百元乃至更多。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對于沒有中文標識的化妝品,執法人員將進行扣押處理。因為涉案的產品眾多,執法人員經過了數天的持續跟進調查發現,該店鋪委托代理人稱其所銷售的上述化妝品均從深圳購進,并在該網店銷售。檢查時,上述品牌化妝品均無中文標識、不能提供供貨者的市場主體登記證明、化妝品注冊或備案資料、報關單等。經執法人員現場清點,待銷售的無中文標簽的化妝品共計6個品牌的167個系列的4833瓶(盒/套)商品,涉案商品貨值金額近600萬元。
執法人員對相關商品采取了扣押的行政強制措施,并對當事人銷售無中文標簽化妝品涉嫌存在商標侵權、違反《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等違法行為立案開展進一步調查取證工作。
按照化妝品監管條例規定,在我國銷售的化妝品的最小銷售單元應當有中文標簽,進口化妝品需要在國家藥監局注冊或者備案,并有中文標簽才能銷售。
沒有中文標簽的進口化妝品涉嫌存在數個違法行為:違法化妝品監管條例規定,可能是水客從境外帶貨入境;涉嫌偷逃關稅;涉嫌商標侵權(這就是通常所說的不法分子生產的假冒產品)。
自《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正式實施以來各地市場監督局查處多起銷售進口化妝品無中文標簽的案件。上海市長寧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曾因某網店銷售無中文標簽的“Fancl”品牌進口化妝品共287 筆,違法經營額31493.85元,開出13萬罰單。
除了網店之外,也有不少線下化妝品經營門店銷售沒有中文標簽的進口化妝品被處罰。3月14日,遼寧省大連市市場監管局公布消費維權十大典型案例,其中一則對化妝品經營店的違法處罰額高達32萬元。
大連市市場監管部門執法人員通過舉報人提供的線索對大連市某商廈化妝品經營店進行現場監督檢查。
經查,該化妝品經營店擺放銷售的進口化妝品無中文標簽,店鋪經營者現場無法提供產品相關的注冊、備案材料,產品涉嫌未經注冊、備案,執法人員當場對店鋪經營的所有無中文標簽化妝品實施了扣押的行政強制措施。給予當事人警告,沒收違法經營的化妝品251款759盒(瓶),并處罰款322922元的行政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