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中華養生文化 無限極用行動助力健康中國
在疫情時期,傳統中醫藥以其在防控中發揮的獨特的作用,受到政策的大力支持,帶動了整個中醫藥市場規模快速增長。據統計,我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中,7萬余人使用了中醫藥,占91.5%。臨床療效觀察顯示,中醫藥總有效率達90%以上。中醫藥抗擊疫情的效果令國際社會對中醫藥的成果與價值有了全新的認識。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指出,到2030年,中國健康服務業總規模將達到16萬億元。同時,未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識的提高,以及科學技術的發展、政策的助推,健康產業的價值將被進一步挖掘,在國民經濟和國民健康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對于中醫藥養生知識,不少民眾還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態。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李錦記集團董事、李錦記健康產品集團主席李惠森曾表示,中醫藥健康文化尚需進一步宣傳與推廣,建議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等方式,讓中醫藥健康文化在社會大眾中獲得更為廣泛的認同。
為此,5月20日,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在無限極新會生產基地發起了以“弘揚中華養生文化,助力健康中國”為主題的第三屆“520無限極社會責任日”活動,旨在普及傳統中醫藥養生知識,呼吁大眾了解中華養生文化。
傳播中醫藥養生文化
據了解,無限極新會生產基地自2005年起面向公眾開放,僅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線下參觀接待數即超過699500人次,并于2019年獲評“全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稱號。這次在新會生產基地舉辦的第三屆“520無限極社會責任日”活動邀請了多位來自大健康、中醫藥行業的專家學者,對傳統中醫藥文化知識的宣傳普及進行研討。
“健康養生是無限極的主賽道,推進養生文化的普及,我們責無旁貸。”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黃健龍表示,作為健康養生領域企業,無限極可以為振興中醫藥事業、弘揚中華養生文化貢獻獨特的價值與力量。
在他看來,首先企業可以直接接觸消費者,滿足消費者的健康需求,發揮轉化劑的作用。其次,企業可以作為粘合劑連接消費者與政府、科研機構、行業協會、媒體等多方力量,整合各方資源,實現優勢互補。除此之外,企業作為創新的主體可以開拓創新宣傳教育形式,成為弘揚中華養生文化的調味劑。
中國保健協會副理事長周邦勇對此深有同感,他認為,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是相關企業和從業人員的使命和責任。近年來,中醫受到越來越多人青睞。大健康行業應該抓住這一難得的歷史機遇,進一步鞏固中醫藥發展成果,打造中醫藥文化品牌,推動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周邦勇表示,未來健康知識、健康文化、健康理念的普及、傳播將有助于中醫藥文化進一步地創造性轉化。
除此之外,針對如何“讓養生文化生活化,讓公眾養生簡單化”,廣東中醫藥博物館館長藍韶清、廣州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教授丁平、天方健(中國)藥業有限公司中藥材供應及質量管理部總監郭愛玲分別介紹了中醫藥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場景。
藍韶清認為,從“國草”到“國潮”,是中醫藥科普一個很好的切入點。“通過把傳統的中草藥與國潮時尚相結合,有助于讓社會大眾、特別是年輕一代接受。”藍韶清舉例,為了順應科普年輕化的趨勢,廣東中醫藥博物館會舉辦一些民俗文化展,將中醫藥文化融入故事、益智游戲中進行分享,獲得了不錯的反響。
“在現今需求高漲的大健康市場環境下,傳統的中醫藥品有著價格便宜、養生調理兩大優勢,尤其是治未病是西方醫學理念中所缺乏的,有著無法替代的作用。”郭愛玲表示。
原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原局長佘靖認為,中醫藥文化傳承是推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先決條件,發展是推動中醫藥文化偉大復興的必備力量。“堅持中醫藥文化傳承,要守住根脈,傳承精華,做好中醫藥文化研究闡發,中藥資源保護傳承;堅持中醫藥文化傳承,要提高自信心,守正創新,融合創新,使中醫藥文化與現代社會生產生活相融合,以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形式轉化為人民群眾的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
此外,佘靖還指出,堅持中醫藥文化傳承,要有包容的心態和開闊的視野,不斷加強與現代醫藥文化的交流互鑒,加強與其它傳統醫藥文化的交流互鑒,相互取長補短,發揮各自優勢,共同為保障民眾健康服務。
助力健康中國行動
自2015年開始,無限極連續五年聯合中華中醫藥學會發布《全民中醫健康指數研究報告》,借助權威機構的力量,發揮平臺、高校的優勢,從中醫角度對國人的健康狀況進行調查,為大眾提供權威的健康信息。
作為《報告》的執行單位之一,福建中醫藥大學校長李燦東表示,《“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指出,要大力推進“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轉變。他認為,《全民中醫健康指數研究報告》的發布主要有三大意義。
首先是可以為健康相關政策提供決策依據。李燦東表示,《全民中醫健康指數研究報告》將傳統的中醫理論與大數據結合,對居民的健康狀態、生活習慣、證候等進行了系統的分析。“根據2020年的研究成果,我國‘全民中醫健康指數’得分為62分,這個分數在近幾年屬于相對穩定的狀態,反映了中醫視角下我國的整體健康狀態,為未來政府制定健康相關政策提供了寶貴的決策依據。”
其次,促進產學研的合作與交流。一方面,《報告》充分發揮了平臺和高校的優勢,由中華中醫藥學會組織全國專家共同研究、確定,由福建中醫藥大學國醫博士團隊落實、執行,為大眾提供權威的健康信息。另一方面,《報告》融入了企業的專長,以市場和公眾的健康需求為導向,是推動中醫藥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一次很好的嘗試。
最后是可以為大眾提供生活簡單、實用的養生方案。據李燦東介紹,團隊在2020年的《報告》中發現,在影響健康的因素里,焦慮情緒的比例有所增加,飲食結構上肉食比例多了一些,民眾采取中醫養生的比例有所提升,采取中醫的方法進行疾病預防的比例也顯著提高。
“從中醫角度來看人體的健康狀態,性質上比例最高的是陰虛、熱和血虛,從部位來看,脾、腎、胃這三個方面影響是最明顯的。針對這些現象和問題,《報告》建議大家從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飲食方法、適當的運動鍛煉以及積極的心理狀態幾方面來提升身體素質,提高免疫力。”李燦東說。
除了聯手權威機構發布健康調查信息以外,無限極還持續加碼在中草藥的投資。今年8月,無限極全球研發中心將建成并落戶廣州,該項目總投資額預計超過6億元。據統計,在2020-2024這五年間,無限極將在科研方面總共投入30億元,主要用于多糖、植物甙、延衰等重點領域的核心技術研究與轉化,中草藥產品核心技術、功效和安全的科學論證,以及對新原料、新功能的基礎研究與攻堅。
黃健龍表示,“無限極將持續重視研發投入,生產更多高科技含量的產品,把科技成果轉化成實實在在的健康產品,滿足顧客的需求。”目前,無限極已擁有395項有權專利,包括“中草藥復合多糖”在內的多項自主科研技術及核心自主知識產權。
此外,自2016年起,無限極攜手同屬于李錦記健康產品集團旗下的天方健(中國)藥業有限公司,以“公司+種植戶”模式,針對巴戟天、香菇、靈芝等70多個品種建設了120多個種植基地,帶動就業450多人,每畝創收1100元至2000元。無限極巴戟天種植基地所在的鎮已打造為“南藥專業鎮”,為鄉村振興發展貢獻企業力量。
無限極在發展建設種植基地的過程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參與對四大南藥之一巴戟天一百多個亞種進行品種篩選,建設種子資源庫,目前已經保存了嶺南地區分布三分之二的巴戟天種子資源,總數超過九十種。在保證優質藥源、提供產品原料的同時,助力巴戟天的可持續性發展,為未來篩選優良種子基因做出貢獻。
目前,落戶白云新城中央商務區的廣州無限極廣場已經封頂,未來將成為無限極的新辦公總部。廣州無限極廣場包含新的全球研發中心、行政運營中心、企業形象展示中心等,將作為一個集生態環保、健康時尚、科技智能為一體的現代化建筑群滿足無限極未來10—15年的辦公營運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