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全國多地開展新一輪打擊傳銷專項行動
傳銷,隨著不斷的變異,嚴重危害著當前社會的穩定發展。近年來,市場監管總局多次發布關于打擊傳銷的相關意見,并取得了相對成功的階段性成果。
但傳銷“根深葉茂”,想要根本鏟除還是需要各方的一個長期努力,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也沒有一勞永逸的決定性勝利。現階段疫情在國內已經得到控制,李旭反傳銷團隊注意到,對于傳銷組織的打擊,各省市也已經開始開展了專項行動。
作為曾經傳銷“重災區”的廣西依舊保持高壓打擊傳銷態勢,南寧、桂林、崇左、賀州等地召開打擊傳銷工作會議。據悉,今年3月,廣西南寧、防城港兩地被移除中國傳銷重點整治城市名單。不過隨著傳銷方式更加隱蔽,特別是一些傳銷組織打著“微商”“電商”“多層分銷”“消費投資”“愛心互助”等名義從事違法犯罪活動,并逐漸轉戰互聯網,給廣西防范打擊傳銷難度也將加大。廣西政法委書記曾欣表示,傳銷是“經濟邪教”“社會毒瘤”,廣西將依靠大數據技術,開展傳銷專案經營,重點打擊拉人頭聚集式傳銷和傳銷黑灰產業鏈。同時,提升民眾識別抵制傳銷的意識和能力,消除“一夜暴富”心理,從根本生遏制傳銷滋生蔓延的勢頭。
京津冀遼四省市聯合整治傳銷行動依舊是一大亮點。《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遼寧省公安機關市場監管部門2021年打擊整治傳銷違法犯罪行動方案》中明確了今年打擊傳銷工作的目標,要采取堅決有力措施,集中打擊整治四省(市)區域傳銷活動相對集中、傳銷人員聚集多發、社會反映強烈的重點區域,集中清理、搗毀一批經常性、規模化傳銷聚集窩點,破獲一批影響較大的案件,打掉一批成員眾多、危害一方的傳銷組織和團伙,摧毀一批網絡傳銷,嚴懲一批惡性程度較大的傳銷頭目和骨干分子,教育挽救一批深受蒙蔽的參與傳銷人員,使重點區域傳銷違法犯罪活動數量明顯減少,杜絕傳銷活動滋生蔓延,推進無傳銷社區創建工作。
遼寧省錦州市也在今年緊鑼密鼓的展開打傳“固本清源”行動。遼寧省錦州市打傳辦表示,此次行動將采取綜合治理、重拳打擊、全面宣傳等措施,著力清除殘留零星散發傳銷窩點。錦州市打傳辦表示,將強化聯合執法,加強傳銷線索和信息收集,對涉傳線索做到“舉報必查、窩點必清”。同時也將廣泛開展宣傳依托媒體、網絡加大防范傳銷法律法規宣傳;根據傳銷組織曲解標志性建筑物內涵的特點,在相關建筑物周邊通過懸掛條幅、發放宣傳單等方式,營造濃厚打傳宣傳氛圍。
此外,遼寧省鞍山市2021年度打擊傳銷工作方案也已經出爐,方案明確了將繼續保持高壓嚴打態勢,通過專項整治行動和綜合治理,完善打擊傳銷防控體系建設,使全社會綜合治理傳銷效能得到進一步提升。方案還特別提到,將嚴厲打擊、堅決取締以“拉人頭、團隊計酬、收取入門費、體驗金”等各種方式進行的傳銷活動,以及為傳銷活動提供經營場所、培訓場所、倉儲、人員住宿等便利條件的行為。嚴厲懲處以介紹工作、從事經營活動等名義欺騙他人離開居所地非法聚集,并限制人身自由的傳銷犯罪行為;嚴厲打擊以跨境電商、區塊鏈、教育培訓、保健養生、虛擬貨幣、消費返利、直播帶貨等名義實施的傳銷違法行為;依法規范直銷行為,查處違規招募、違規培訓、違規計酬等不法行為,堅決取締借直銷名義從事傳銷行為。
安徽省省委政法委、省市場監管局、省公安廳聯合下發通知,即日起至12月10日,在全省范圍內開展打擊傳銷“皖劍-2021”專項行動。通知中提到,此次專項行動將以打擊異地聚集式傳銷行動、打擊網絡傳銷行為等為重點。采取“端窩點、抓頭目、封賬號、破網絡”等措施,取締在皖殘存打著各種旗號的異地聚集式傳銷組織和團伙。嚴厲查處以直銷名義從事傳銷活動的行為。嚴厲查處依托互聯網、微信等網絡平臺,打著“消費返利”“電子商務”“金融互助”“虛擬貨幣”等幌子實施的網絡傳銷違法犯罪行為。
湖南也在緊鑼密鼓的開展打傳工作,省打擊傳銷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下發通知,決定于今年4月-9月在全省范圍內開展為期半年的打擊傳銷專項整治行動。此次專項整治行動將重點打擊以“1040工程”“資本運作”“連鎖銷售”等名義實施的傳統異地聚集式傳銷,以“微商”“電商”“多層分銷”“消費返利”“虛擬貨幣”“金融互助”“旅游互助”“愛心互助”等名義為幌子的各類網絡傳銷,重點打擊和處置傳銷組織的組織者、領導者、骨干成員,對多次從事傳銷活動的人員和為傳銷活動提供便利條件的行為采取必要的行政處罰措施。同時,重點打擊傳銷組織限制人身自由、非法拘禁、威脅恐嚇、強迫交易、暴力抗法等涉黑涉惡違法犯罪行為。
近幾年,不少省市在打傳工作方面都做了非常大努力,同時也取得了不錯的成效。我們注意到,今年河北秦皇島、江西南昌、廣西南寧、廣西防城港、陜西西安等城市陸續公布了本市摘帽全國傳銷重點整治城市的消息,不過傳銷整治是一場持久戰,不能因一點成就就沾沾自喜,決不能上了黑榜就打一打、摘了帽就松口氣或歇歇腳。
目前,全國的傳銷整治行動已形成縱向深入、橫向鋪排展開的趨勢。但隨著傳銷招數不斷迭代升級,就像各地打傳專項行動重點提到的,打著“微商”“多層分銷”“電商”等名義的網絡傳銷已經成為新“主流”,監管部門只有盯緊新變種,持續發力,才能徹底鏟除傳銷活動的滋生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