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院士工作站發力食源性生物活性肽研究
四月的中山,風和日麗,滿林芳景。
位于華南現代中藥城的“完美天然植物資源院士工作站”里,科學研究者們正在緊張而忙碌地工作著,誓與時間賽跑、不負春光。
2018年,暨南大學姚新生院士團隊和完美公司組建“天然植物資源院士工作站”,至今已有三個年頭,期間因為疫情突發,工作站進度受到阻礙,真正運轉的時間只有九個月。但在這短短數月時間內,團隊主力、常駐工作站的栗原博教授帶領研究生,非常高效地完成了多項工作,已開展相關專利申請工作,并獲批“中山市第八批引進創新創業科研團隊項目”,獲得政府資助300萬元科研經費,開展食源性生物活性肽研究等,成績喜人。
聚焦肽類產品功效研究
“我們院士工作站目前主要圍繞完美公司現有產品開展功效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其重點之一為食源性小分子肽類產品。”栗原博教授介紹說,這些研究內容包括一些低聚肽的制備方法與應用,也包括糖基化終產物抑制劑以及植物提取物對糖尿病創面愈合的改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人們知道,肽是一種介于蛋白質和氨基酸之間的天然物質,科學研究發現人體吸收蛋白質的主要形式是小分子活性肽和游離氨基酸。小分子肽不僅具有易吸收、且保持多種生物活性等特點,還顯示蛋白質和氨基酸不具備的生物活性及醫療保健作用。目前,多種肽產品已被廣泛用于醫藥、食品、保健品、化妝品、生物材料、生物農藥等諸多領域中。
院士團隊藥理研究居國際水平
“完美天然植物資源院士工作站”由暨南大學姚新生院士、栗原博教授、何蓉蓉教授、李怡芳教授和謝果博士等多名資深科研專家組成。近十年,該團隊一直從事中藥及天然產物化學和生物活性與作用機制方向的研究,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其中,工作站常駐專家栗原博教授,師從諾貝爾獎得主大村智博士,長期從事疾病易感性研究。何蓉蓉教授和李怡芳教授是80后的科研學者,年輕有為,分別入選國家“優青”和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并獲得廣東省珠江學者特聘教授及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等人才項目。該團隊以“疾病易感性”為理論研究的切入點,在NatChem Bio、NatCommun等國際期刊發表SCI論文100多篇,獲得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18年)、中國專利獎(第17屆),教育部高等學校科技進步二等獎(2018年)等諸多獎項。
近年來,該團隊引入并拓展了荷爾蒙組學、呼吸代謝組學、氧化脂質組學、質譜成像等前沿技術在情志致病理論生物醫學基礎研究中的應用,建立了基于LC-MS技術的氧化脂質組學分析方法,利用高分辨質譜儀高靈敏、高分辨率的特性,實現了對多種原型脂質、氧化型脂質及氧化截斷產物的定量、定性分析。得到國內外同行的廣泛關注和高度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