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本無歸!750名老人被騙2396萬元!江西這起案件判了
2021年4月8日,鷹潭市中級人民法院對陳某某集資詐騙、王某某等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二審公開宣判。他們成立的養生養老公司共騙取750名老人2396萬余元。近年來,不少地方都相應出現過這樣的情景,在理財公司門前,有拿著宣傳資料、排隊領小禮品的大爺大媽們,將囊中積蓄交由理財公司投資。更有一些不法機構“胃口”極大,瞄上了老人們安身立命的房產,讓“以房養老”的美好愿景,變成了攬財的借口。
01以養老為噱頭非法集資2396萬余元
2021年4月8日,鷹潭市中級人民法院對陳某某集資詐騙、王某某等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二審公開宣判顯示,他們成立的養生養老公司共騙取750名老人2396萬余元。其中,案件披露詳細過程,2017年3月,被告人陳某某與王某某等人商量成立楓香養老公司,吸收老年人資金用于解決陳某某資金周轉問題。隨后,他們在鷹潭、上饒、撫州、景德鎮等地,以養生養老為噱頭,以消費可以享受折扣、不消費到期后全額返還本金并獲得福利補助為誘餌,誘惑老人繳納預付養老費,非法吸收不特定人群的資金。
自2017年3月17日至2018年9月17日,楓香養老公司共向750名老人吸收資金人民幣2396萬余元,退回人民幣182萬余元。上述非法獲取的款項,約40%用于運營團隊的開支,另外約60%由陳某某控制、支配,其明知自己無償還能力,仍將大部分集資款用于個人開支及償還個人債務,最終導致700多名老年人的“養老錢”血本無歸。
最終,被告人陳某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數額特別巨大,構成集資詐騙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4年,并處罰金人民幣50萬元;被告人王某某等人非法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擾亂金融秩序,數額巨大,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4年零10個月至有期徒刑二年,罰金人民幣20萬元至30萬元不等。
02非法集資機構為何專挑老年人下手
在業務員的推銷洗腦、高利息的利誘和不法分子的惡意串通之下,不少老人防不勝防,最后甚至房財兩空。近幾年,這一騙局屢禁不止,為什么“養老”會成為非法集資的重災區?誰該為“養老”騙局埋單?
“理財公司的伎倆是利用小恩小惠把老人忽悠過去,然后步步為營。”江西豫章律師事務所律師肖杰表示,以常見的誘騙手段“以房養老”為例,房屋價值高,非法集資團隊通過抵押等方式套取資金便捷,且資金額數目較大,像這樣的詐騙案例多年前就已出現。一些不法分子常常在法律空白或者規定不明確的領域,利用老年人性格特點以及尋求投、融資渠道的迫切心理,披上“迷惑外套”變裝成“養老”等理財項目,進而非法占有老年人的資產。
這類不法機構專挑老年人下手,主要原因是老年人在認知上有盲區,分辨真偽的能力不強,容易被蒙蔽。據肖律師介紹,很多老年人是空巢老人,子女不在身邊,甄別不了詐騙信息。不少子女因為工作家庭等原因,對老人的關注少,這也讓空巢老人變得很空虛。而騙子往往用甜言蜜語、悉心陪伴,取得老人的信任。等發現苗頭不對后,很多老人也不敢跟子女說,不能及時采取有效方法止損,一錯再錯。
03常見的幾種非法集資手法
3月18日,江西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發布《關于提示養老服務領域非法集資風險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顯示,養老服務領域非法集資通常以“提供養老服務”“投資養老項目”“銷售或長期出租養老公寓”“銷售老年產品”“以房養老”等5種名義吸收資金。投資上述非法機構或參與上述非法活動,不僅無法獲得高額返利,還將面臨損失本金的風險。其中,常見的非法集資手段詳見如下:
以提供“養老服務”名義吸收資金行為
一般以提供床位提前居住權、住宿餐飲、觀光旅游、醫療保健、照顧陪護等養老服務為名,辦理“貴賓卡”“會員卡”“預付卡”“居住證”等方式,承諾明顯超過其床位供給能力的服務或超出可持續盈利水平的還本付息,向老年人非法吸收資金。
以投資“養老項目”名義吸收資金行為
以投資、加盟、入股養生養老基地、老年公寓等項目名義,承諾高額回報非法吸收公眾資金。
以銷售“養老公寓”名義吸收資金
以銷售虛構的養老公寓、養老山莊等名義,或者以返本銷售、售后返租、約定回購等方式銷售養老公寓、養老山莊,或者以入住老年公寓后給予優惠打折、不入住則給予高于銀行利息分紅的方式非法吸收公眾資金。
以“以房養老”為名義吸收資金
通過召開推介會、社區宣傳等方式,以實現每月坐享高息收益等為誘惑,誘使投資人辦理簽署所謂的房屋抵押合同或者借款合同,再將所獲資金投資所謂的理財產品并承諾給付高額利息。
以銷售“養老產品”名義吸收資金
通過健康講座、專家義診、免費體檢、贈送禮品或者不合理低價旅游等形式,抓住老年人養老保障需求和渴望親情關懷等心理,向老年人提供溫情服務和熱心關切,承諾消費返“券”“高返利”等,欺騙、誘導推銷所謂的“養老產品”。
04遭遇非法集資怎么辦?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遭遇了非法集資,應及時報警,同時將非法集資的相關證據和材料保存好一并提交至公安部門。公安部門會在立案后立即對非法集資的涉案人以及涉案集體進行調查。根據《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取締辦法》第十八條規定:因參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非法集資活動而受到的損失,由參與者自行承擔,所形成的債務和風險,不得轉嫁給未參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非法集資活動的國有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以及其他任何單位。
若發現養老服務領域涉嫌非法集資行為,請及時撥打961555舉報熱線或者向當地民政部門、公安部門、地方金融管理部門舉報。